復廊效仿滄浪亭
水池模仿網師園
如今的怡園在整體布局上基本保持了建園之初的格局,全園呈東西狹長的凸字形,分為東西兩部分,用復廊相隔,同時以廊壁畫窗溝通東西景色。參加昨天論證會的蘇州園林專家黃瑋說,怡園當年未能入選世界遺產名錄,主要是周邊環境破壞嚴重,但園子本身無愧為精品園林。作為最年輕的蘇州古典園林,怡園在造園藝術上得以博采蘇州眾園之長,具有集錦式的特點。例如,園內的復廊仿滄浪亭,水池效網師園,假山學環秀山莊,洞壑摹獅子林,而早船則似拙政園。
從山水到花木
實行整體修繕
與此前古典園林日常保養修繕大多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同,此次怡園將實行的是整體性修繕。
黃瑋介紹,怡園的修繕內容將涉及假山、水池、建筑、花木、鋪地和陳設等園林要素的各方面。其中,借助此次修繕,水電管線將統一入地;在植物配置上將進行調整,突出怡園原有的個性特征,桂花、梅花、牡丹等園內特色花木將更具觀賞性;怡園在中國書畫史、藏書史上的地位等,則將通過廳堂陳設的完善表現出來。
修改部分要做標記
完整保留歷史信息
根據方案,在修繕過程中,將遵循原材料、原尺寸、原工藝的原則,盡量顯現原有風貌。怡園建于晚清時期,園內出現了鐵欄桿,水泥也有所運用,這些元素都將保持原樣,以反映造園時的歷史風貌。
在保存遺構和歷史信息的內容中,還包括保存修改的痕跡。此次維修時要進行更換添加的部分,將分別采用刻字、墨書、模印等方法在適當部位作標記,使后人可以清楚地識別哪些是原件,以更好地保留園林的原真性。怡園作為還承擔著日常大量的人流,因此在此次修繕中,還將注重維持建筑在結構安全、疏散安全等方面的可靠性。
怡園小檔案
位于蘇州市中心的怡園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為清末同治、光緒年問,由浙江寧紹臺道顧文彬所造,歷時9年、耗銀20萬。取《論語》中“兄弟怡怡”句意,定名“怡園”。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