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綠化率偏低 綠化大省福建怎樣培育新綠
森林覆蓋率是衡量生態環境的核心指標。福建森林覆蓋率達63.1%,多年來保持全國第一。“綠色海西”早已成為閩人的驕傲,成為福建一張靚麗的名片。然而,來自福建省林業廳的資料顯示,福建森林覆蓋帶主要分布在山區、林區,而城市、村鎮分布較少。目前,八閩城市、縣城規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分別為38.9%、33.1%,居全國第六位;鎮和鄉所在地的綠化覆蓋率更低,僅為15.9%和12.7%。個別地方新區和新村建設存在“只有新房、沒有新綠”的現象。
福建森林覆蓋率存在二元結構,與經濟發展的二元結構正相反,與福建省森林覆蓋率“全國第一”也不相稱。受“八山一水一分田”地理條件限制,福建森林覆蓋率最多可達67%,因此目前只剩4%的潛力。至今,福建還沒有一個城市列入全國22個森林城市名單,如果一直在山上做文章,想保持這個“全國第一”很困難。
從今年起,福建開始實施城鄉綠化一體化的“四綠”工程,著力建設森林城市(縣城)、森林村鎮、森林通道、森林屏障,決心在未來幾年打一場“身邊增綠”的攻堅戰。
福建省林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首先要重點抓好平潭森林海島建設、廈門森林城市建設和長樂機場到福州城區的森林通道建設,帶動其他8個設區市的中心城區、21個小城鎮及有條件的縣(市、區)的植樹造林,建設一批城市森林公園和城市片林,形成城區綠美相擁、城郊森林環抱、林水相依、林路相連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力爭到2013年,全省城市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0%以上,村鎮綠化覆蓋率提高到18.5%以上,21個小城鎮與各主城區的通道可綠化里程綠化率達到100%。
綠化重量,更要重質。目前福建省約有低產林1100萬畝、低效林900萬畝,占有林地面積的1/6。提高針闊混交林比重,增強森林生態功能,可以有效防范水土流失等次生災害。專家建議,各地加快“身邊增綠”進度的同時,要盡快查清低產低效林分布情況,制定改造規劃,通過采取全面更新、補植補造、撫育管護等措施,著力營造闊葉林、混交林,提升森林生態功能。
培育新“綠”增長點,大力發展林業產業,不僅可以營造綠樹成蔭、春色滿園的宜居環境,還可以把林業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農民。隨著海西之綠的不斷拓展、延伸,未來福建省竹業、森林食品、生態旅游等林業產業總產值年均遞增可達15%,持續保持全國前列。
編輯:水墨清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