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于建筑:第12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開展
威尼斯建筑雙年展29日開幕
第12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29日開展,本屆建筑雙年展的主題“相逢于建筑”來自于日本建筑師妹島和世的靈感。近幾日的預展期間,徜徉于“水城”的觀眾有機會與弗蘭克?蓋里、雷姆?庫哈斯等著名建筑師先期“邂逅”。而在接下來的3個月中,分布在“兵工廠”和“綠色花園”地區來自54個國家的建筑師作品將一一呈現在世人眼前。值得一提的是,本屆雙年展是中國首次以國家館的形式參與盛會。
妹島和世站在智利建筑師作品《藏在魚中的男孩》前
邂逅建筑邂逅建筑師
作為威尼斯建筑雙年展歷史上的首位女性策展人,妹島和世將“相逢于建筑”的主題詮釋為建筑和社會的“互相匹配”。從21世紀建筑設計的快速變化這一現象出發,她希望用建筑的語言引導所有參觀者“想象社會變化的方向”,從而喚起世界各國的人們對建筑的再思考。
在妹島和世看來,“每一種建筑師所理解的人與建筑的關系都具有現實物理空間的根基”,她還特別提到了馬蒂亞斯?舒勒(MatthiasSchuler)與近藤哲夫(TetsuoKondo)的合作項目??一朵真實比例大小的云。這一新奇的裝置藝術使得人們對空間擁有了一種新的體驗。妹島和世說,“我們邀請了很多建筑師在影片中解讀自己的作品,從中我們可以審視人們通過進入作品本身來重塑空間感。在展覽中,建筑常常產生了新的理解形式。我希望幫助人們與建筑彼此發生聯系,也幫助人們彼此相連。”妹島和世希望走進展會的觀眾對每個裝置產生反應,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規劃參觀路線,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建筑之美,創造出屬于自己的“邂逅”。
在談及建筑師的選擇時,妹島和世表示,“這是一件很難選擇的事,因為有太多優秀的建筑設計師。”據了解,本次主辦方本著選擇年輕和不同風格的建筑師為主。最終選擇出來的建筑師年齡平均在40到45歲之間,妹島和世說,“這對年輕建筑設計師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表現自己想法的機會,”她還表示其中一半的建筑設計師都是第一次參與威尼斯雙年展。
本次雙年展的一大亮點,就是每周的“建筑星期六”(ArchitectureSaturdays)活動,參與者有機會和世界頂級建筑師、評論家及明星進行零距離交流,其中就包括格里高蒂(VittorioGregotti),阿爾多?羅西(AldoRossi),漢斯?霍萊因(HansHollein)和馬西米利亞諾?福克薩斯(MassimilianoFuksas)等知名大師級人物。
自8月26日開始的為期三天的預展便已經聚集了很多建筑界名人。德國建筑師尤爾根?梅耶(JürgenMayerH.)因獲得奧迪城市未來獎在鮑爾酒店平臺舉行慶祝會。剛獲得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終身成就獎的雷姆?庫哈斯(RemKoolhaas)更是無處不在,他應邀為一個建筑設計學校作演講。弗蘭克?蓋里(FrankGehry)則在科羅納(Colonne)大廳召開見面會,介紹他最新的項目(LUMA/ParcdesAteliers)。在意大利館,1996年威尼斯建筑雙年展總監澳大利亞建筑師漢斯?霍萊因(HansHollein)帶著女兒參觀了塞利斯?溫?埃文斯(CerithWynEvans)的作品。塞利斯?溫?埃文斯(CerithWynEvans)本人則在預展期間參觀了德國館。于此同時,波蘭館的館長則陪同記者一起參觀了作品“緊急出口”,作品主體是一個昏暗且煙霧繚繞的房間,參觀者可以通過攀爬一個鋼籠結構來逃離,而設計者使用干冰煙霧讓逃脫點顯得充滿了未知。在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不單單只有建筑師,還有商人、時尚設計師、時尚DJ等等都會云集于此。
兩名兒童在中國藝術家朱育帆的作品《流水印》上玩耍
中國與觀眾相約
以“與中國約會”(HereforaChineseAppointment)為主題的中國館展覽的展期是8月26日至11月30日,參觀者可在此欣賞到集中了建筑雕塑、裝置、影像及多媒體等豐富元素的綜合作品。中國館運用新型透明塑膠材料配合LED光照,并結合場館全天日照變化,形成了一個光線變幻的園林式空間。策展人唐克揚表示,中國館以“約會”來回應“相逢于建筑”的主題,展現的是一種綜合性的空間營造,思考的是在跨文化的時代背景下用什么方式來相逢,又用什么來約會。
參與本次雙年展的建筑師及藝術家包括國內知名建筑師朱培,大型活動景觀設計師樊躍、王潮歌,景觀建筑師朱育帆,藝術家王衛、徐累等,他們用各自的建筑話語把立體的空間裝置和平面的文獻展覽內容巧妙地結合了起來,對“公共空間”在中國當代的發展歷程進行了藝術的闡釋。朱育帆以不銹鋼板鑄造了一個廣場式開放空間的“路引”;畫家徐累的作品對應的是空間與“看”的關系,其裝置作品如同其畫作既眷慕于傳統又對之進行反思;王衛的行為/攝影作品感性呈現了空間營造,給人們之間的“關系”和“交流”帶來變化。
中國館內唯一的設計作品《風墻》來自跨界藝術家樊躍和王潮歌,他們是與張藝謀合作過《印象》系列大型山水實景演出的總導演。在本屆雙年展中,他們帶來的作品是舉重若輕的“小”裝置,它用“風”解釋“墻”,以可見的“運動”展現不可見的“建筑”,強調的不是實體的營造和壯麗的視覺效果,而是觀眾在不經意間發現的空間無垠的動態。
值得一提的是,主辦方再次向中國民間建筑項目伸出橄欖枝。來自中國杭州黃公望村的建筑項目“亞洲的生活態度”以第12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特別邀請參展作品的身份在水城正式亮相。在26日舉辦的作品新聞發布會上,威尼斯副市長帕魯佐羅對從中國遠道而來的客人表示歡迎。他表示,雙年展是東方建筑及東方生活方式在西方亮相的絕佳機會,他很高興能借此機會認識東方的建筑師,并且希望“亞洲的生活態度”能在雙年展期間獲得好評。“亞洲的生活態度”建筑項目由8名建筑設計師和1名景觀設計師共同設計,設計師們來自亞洲多國,其中韓國設計師曹敏碩、新加坡設計師陳加毅、中國設計師俞堅還曾參與上海世博會的展館設計工作。這也是自2002年“長城腳下的公社”項目參展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后,第二個受邀參展的中國民間建筑項目。
編輯: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