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郊野公園(圖)
![]() |
![]() |
![]() |
![]() |
![]() |
![]() |
郊野公園(南方都市報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
郊野公園的叫法來源于英國。1970年代,英國在蘇格蘭和威爾士地區劃分出大約270個郊野公園,主要是純天然的自然綠地、山野環境,實施規劃和管理,有序地向民眾開放及推廣宣傳自然生態保育的理念。至1976年,香港政府出臺《郊野公園條例》,劃出市郊的山海環境,而澳門地區也有九澳水庫郊野公園、黑沙水庫郊野公園等。
此類郊野公園的主要特點是,基本在市郊地區,不屬于市政公園,同時環境以保持原生態特色為主,進行自然生態保育,同時有細致的分類和規劃,進行合理管理,向廣大市民提供各種層次類型的郊野活動空間和方法。
正值秋天,天高氣爽。這個時候更該出門走走,寬闊心胸,跟自然親密接觸。對于深圳人來說,何處可以既有出門旅行的概念,又不至于舟車勞頓,自然是非香港莫屬。所以,這個秋天,不遠行賞楓,只近處觀捍山,尋找一點點短途旅行的樂趣。
香港有四成面積是郊野公園
按照官方的說法,香港特區有超過70%的面積屬于郊區,其中包括連綿的山嶺和大大小小的離岸島嶼。根據記者的了解,自1976年制定了《郊野公園條例》以來,香港已經在全港劃定了24個郊野公園,總面積高達43400公頃,約占到香港土地總面積的四成。對于香港這樣一個寸土寸金的國際化城市來說,不能不說是個驚人的數據。
如今,不少市民、家長們深深感覺到,應該讓孩子更多接觸自然,更細致地去接觸和了解自然界,豐富課外知識,培養毅力和耐力。也因此,到香港,不走繁華的都市,而是去郊野公園散步,應是短途出行的一種好選擇。香港生態保育協會的負責人程詩灝先生的說法非常讓人信服:“只有讓孩子們更多地接觸自然,了解自然界中各種存在,動植物之間的關系,才有可能啟發他們,讓他們對自然界有更多的興趣,也許未來會出現更多的動物學家、植物學家或者自然科學家。又或者,了解到自然界事物的存在模式、對生物多樣性有更多更清晰的了解,才能更加珍惜和愛護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
科學及人性化管理模式
從現狀來看,香港的郊野公園在現有環境下對生態進行了很好的保育和保護。無論是地質公園、行山步道、離島的行山徑和濕地公園的設施設置,都盡可能地保護和維持著原生態面貌,再根據地貌、環境、動植物情況等,進行有導賞和生態保育性質的的設置。比如設置了相對專業的行山徑(最出名的要數鳳凰徑及麥理浩徑),在地質公園和濕地公園分別設置市民教育中心和訪客中心傳播生態知識及常識等。而所有郊野公園都會設定相應的各種提示性標志,如標距柱、安全救助設施、垃圾桶、避風或避雨設施、露營營地及設備……等等。(南方都市報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
記得幾年前,記者第一次前往離島采訪時,就深受行山徑上設置的小沙坑的震撼。這一個小沙坑,是專為小狗設計的便所。這么一個看似簡單的設置,也讓人能夠感受政府在引導市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上的具體實施。
用有效的制度、秩序進行管理,再用人性化的設施設備進行鼓勵。基本上,在香港的郊野行山,大部分是原始的路徑。或者石子小路,或者是石鋪臺階,大部分時候是借用自然材料,甚至就是行走者自己踩出來的路。而人性化的關鍵在于,一些下雨天可能會造成濕滑的坡路,就有了人工的痕跡:用寬度適中的路槽防滑。
經驗借鑒
深圳郊野公園開始起步
深圳借用郊野公園的概念,是近些年的事。此前,深圳市城管局園林處副處長吳江天在接受本報旅游周刊記者采訪時曾提到,依據2004年通過的《深圳市綠地系統規劃(2004-2020)》,到2020年時,深圳特區內將規劃新建城市公園32個,特區外規劃新建城市公園108個,其中寶安58個、龍崗50個,還劃定21片森林郊野公園。
深圳的山海資源不輸香港,但郊野公園尚須時日,才能與香港的科學、安全及便利相提并論。早在2000年,深圳仙湖植物園和中科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聯合組成的考察隊,發現了17種被國家林業部確認為重點保護的珍稀野生植物物種,并且大部分集中在深圳的戶外運動愛好者們常常出入的東部大鵬半島的田心山、筆架山、七娘山、楊梅坑、排牙山一帶∩這些在我們的自然環境中,能邊走邊看的,已經很少,市民的關注更是少之又少。
從這個角度上,香港的經驗值得借鑒--香港的生態保育機構組成生態旅游公司,在進行大量濕地公園、雀鳥保護區、海岸公園、海豚保育及生態保育計劃的研究工作的同時,將生態旅游觀念通過印刷小冊子、出版相關各類圖書的方式,推向大眾,尤其是少年兒童。
記者手記
最難忘的城市山野在香港
也算是走過些野山野嶺的人,不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山野環境,卻是在香港。最近幾年來,機緣巧合常跟朋友一起到香港行山,對香港的“戶外”環境算是有些了解,包括純粹的郊野公園、標準行山徑、地質公園、濕地公園及離島等,漸漸地忍不住愛上到香港行山,尖沙咀逛得少了,旺角跑的次數稀了,每次一過關,要去的地方總是跟自然更接近了。
總結下來,香港的郊野公園經過“人工添加”出的文明與自然高度融合的秩序,總能讓人感受到更多樂趣,這是別處很難替代的。
采寫:南都記者 梁波
圖片(除署名外)為資料圖片
編輯: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