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諧奇趣樓主樓三層北面的窗戶,石質窗框已燒斷
(圖片來源:《殘園驚夢???奧爾末與圓明園歷史影像》)
圓明園的鏡子
這個罹劫150周年的廢墟,仍是一個巨大的隱喻,促使時代面對它的落敗、教訓和挑戰。
北京西郊的一處廢墟,存在了150年,它是圓明園。中國這個東方古國最艷麗的一個瘡疤。
150年前的那個秋天的一場劫掠和那把大火,將一個王朝300年積攢的寶物裹挾而去,滌蕩的不僅是那些王公貴族的顏面,還有東方古老民族數億蟻民的尊嚴。
150年來,我們總是將“圓明園浩劫”歸結于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對國門的轟打;我們又總是歸結于資本主義的血腥,對生產資料的瘋狂占有。
150年來,“圓明園浩劫”一直是一面鏡子,它映照出的不僅是西方列強的兇惡,更是東方古國的文化和科技的落后、對通行世界的市場規則寡淡無知。它告訴150年后的后人,固守國門、回避世界是一條行不通的道路。
150年后“圓明園浩劫”仍然在拷問著我們。
“萬園之園”的前世今生
圓明園被焚前的150年和被焚后的150年
請您用大理石、漢白玉、青銅和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綢緞,綴滿寶石……
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后宮,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黃金,施以脂粉……
請詩人出身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再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
請您想象一個人類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宮殿,是神廟……
??1862年,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描述下他心目中的“世界第八大奇跡”中國圓明園
再過5天,圓明園將迎來罹難150周年紀念日。1860年(庚申年)10月18日,圓明園騰起沖天大火。英法聯軍在北京大肆搶劫后將包括圓明園在內的皇家“三山五園”一并焚燒,大火一直燒了三天三夜。庚申大火之前的151年,康熙將此前賞給皇四子胤?(后來的雍正帝)的一個花園正式賜名“圓明園”。
中國歷史上,從沒有一座園林,與一個家族、一個王朝的命運如此緊密相連。它詩情畫意,它中西合璧,它集建筑、園林、文化、收藏于一體,它是萬園之園,卻又是政治中樞。毫無疑問,它是大清帝國王冠上最耀眼的一顆明珠。然而,150年前英法聯軍的一場大火,使這座皇家園林終成劫灰,也使之最終疼痛地嵌入了所有中國人的歷史記憶。
康熙賞給皇四子胤?的花園
1644年農歷四月,山海關內外,明寧遠總兵吳三桂正與李自成率領的10萬大順軍連日血戰。漫天廝殺中,多爾袞統率的關外清軍突然出現。
清人入關,戰局急轉直下。李自成敗回北京,勿忙登基。之后,一把火燒了明朝皇宮,倉皇出逃,而多爾袞的清軍則長驅直入,從朝陽門進入北京城,正式開始了清王朝367年的統治。
清軍進入北京,當時的紫禁城也已燒得僅存武英殿一處。1644年7月1日,多爾袞于是在武英殿接見前明降臣。入關不久,多爾袞即頒布“剃發令”和“圈地令”,前者要求降清漢人必須剃發束辮,后者則允許入關清兵隨便跑馬圈地,解決生計。
而入主中原的滿清皇室,由于長年生活于黑山白水之間,顯然很不習慣于紫禁城內的沉悶生活。入關之初,多爾袞即有“不堪溽暑”,另擇地筑城的想法。1650年7月31日,攝政王多爾袞諭令戶部,要求加派直隸、山西、山東、浙江、江南、湖廣、江西、陜西、江南九省地丁銀250萬兩,以輸京師備工用。
然而,同年12月31日,39歲的多爾袞突然暴斃,別處筑園避暑的計劃就此擱置。是時,年幼的順治皇帝開始獨立執政。順治年間,南明王朝據守一隅、四川張獻忠余部反抗不斷、尤其是江南一帶也接連反清。清初為平定叛亂,連年征戰,國庫虧空,根本無力重修宮苑。清廷奏折顯示,其中一年國庫虧損達到70萬兩白銀。
直到康熙22年(1683年),遠在東南海面的臺灣回歸后,清王朝的版圖才就此穩定了下來,社會經濟也開始逐年復蘇。康熙27-28年間,一次康熙到京城西北郊游玩,在明代清華園故址,他品嘗了當地泉水,頓覺十分甘美,也深為喜愛當地風景,于是為此地取名為“丹?水片”,并決定在這片水汊縱橫、河湖遍布之地新修一處皇家宮苑。
其實京城西北,即今天的北京海淀區,早在明代,就已是王公貴族看好的修園之所。據記載,當時京郊西北一帶,有1000多畝的水面,分別名之為:南海淀、北海淀。水域四周,蘆葦茂盛,河湖交錯。明代外戚李偉即在海淀修有清華園,后大畫家米芾又在附近筑有勺園,兩園均為明代名園,后毀于明末戰亂。
由于清初立國,即要求“文教立國”,十分重視對漢文化的學習與承繼。故而康熙及其后的清代帝王,其漢文化造詣均表現不俗,尤其以康熙之孫弘歷(后來的乾隆帝)為最。
此時,盡管已不再像順治朝時的國庫年年赤字,但康熙當政期間,國庫也并不寬裕,僅僅大體持平。于是,康熙命人在明代清華園故址之上,節略其地,重新劃出七八百畝土地,興修暢春園,而深諳漢文化精髓的皇帝本人,則是這處園林設計的最后把關者。按清華大學周維權教授的說法,當時的暢春園面積并不大,即使加上后代帝王增修的西花園,總面積也不過1000畝。一待園成,康熙就忍不住從紫禁城搬到了這處山水園林處駐蹕。
國事日見承平,康熙離開紫禁城園居的時間也越來越長,自稱“避喧聽政”。康熙46年(1707年),眼看皇子們漸次長成,康熙開始有意為他們別筑宮苑。在緊挨暢春園、一處名叫掛甲屯的地方,康熙決定將之撥給自己比較鐘愛的皇四子胤?(后來的雍正帝),用以修建賜園,并指定由宮廷御用設計師“樣式雷”負責設計。據地方志考證,掛甲屯一地,因北宋名將楊六郎抗遼時曾在此掛過鎧甲,故而得名。
結果不到一年,園子就大體建成。這年冬天,年事已高的康熙按捺不住興致,率領眾人一早就興沖沖地過來冒寒游園了。兩年后(1709年),信奉佛教的康熙帝為此園正式賜名:圓明園,喻意“圓融普照”。即希望在此讀書的皇子胤?以后能夠道德圓融、功業完滿至善。
隨后到來的1722年春天,成為愛新覺羅皇室300年記憶里最溫馨的一個春天。
這年三月底,圓明園牡丹臺內,千樹萬樹繞亭而栽的牡丹,一夜間燦然盛放:只見金紅淡紫,綠葉扶疏,香氣襲人,整個牡丹園一派生機盎然。牡丹花大而美,歷來為皇家所鐘愛,而這牡丹臺,更是于曲徑廊榭間,遍植了千萬叢,蔚然大觀。
年邁的康熙應皇四子胤?之邀,從自己所住的暢春園前來圓明園賞花。這一次,牡丹叢中,他意外地遇到了自己年僅12歲的孫子弘歷。康熙有50多個兒子,平時他連完全認清自己子輩的機會都不多,這次卻在兒子花園中,祖孫三代相遇。這也清史上難得一見的“三皇相聚”(康熙、雍正、乾隆)。據說,康熙對弘歷的聰慧,甚是喜愛。
然而,也就在這年冬天,康熙在暢春園猝然離世。盡管后人在皇位繼承權上,一直猜測康熙或死于皇四子急于繼位的陰謀。畢竟康熙離世時,50多個兒子中只有胤?一人守在身邊。于是民間有“傳位于四子”,原本應是“傳位十四子”的傳聞。但數百年后,研究人員更傾向認為:康熙當年更可能死于突發性腦溢血。
雍乾移山縮水筑就萬園之園
雍正即位后,清廷已是國庫日豐。舊日康熙喜歡的暢春園,后有昆明湖,已無多大擴建空間,雍正決意大規模擴建整修自己原先的賜園??? 圓明園。
雍正二年(1724年),為了長期園居辦公,皇帝召集成千上萬的工匠,首先在圓明園南部破土動工,增建正大光明殿、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等大臣屬僚們的辦公場所。這便是后來的勤政親賢景區。
第二年(1725年)八月,心情愉悅的雍正首次駐蹕圓明園。但年輕的皇帝顯然也很擔心駐園招惹朝政非議,為此還特地頒諭向群臣解釋:朕在圓明園與宮中無異,凡應辦之事,照常辦理。自此,圓明園正式成為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等五代清帝園居理政之御園。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