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綠化應從“雪折樹”吸取教訓
媒體報道稱,10月23日至24日甘肅酒泉的強降溫和雨雪天氣,使酒泉市內12.55萬株樹木折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862萬元(10月27日《蘭州晨報》)。
實際上,每到一個降雪季,樹木發生雪折的事便總會翻版重演。遠的不說,去年10月底吉林省延邊州境內的一場暴雪,僅延吉市城區內就有8120棵樹因雪壓折斷(2009年11月1日《新文化報》)。
一再發生的樹木雪折事件,表面看是天災,但其實暴露的是一些城市綠化部門在樹種選擇及責任心上存在問題。至少表明他們對樹木生態學習性,尤其是抗寒、抗旱、抗風、抗雪等各種性狀的了解掌握不夠;也表明他們對樹木的保護工作還做得不夠細。
都說城市中寸土寸金,而在這寸土寸金之地上長成的景觀樹該有多么金貴,自不待言。在我看來,12萬株雪折木就是一封綠化不科學的“舉報信”。不管有這樣那樣的原因、這樣那樣的理由,造成的損失是慘重的。
拿酒泉來說,本身就是生態脆弱之地,樹木要成景成林,實屬不易。即便這些雪折木不會因之而死去,但起碼景觀效果會大打折扣,生態效益亦會大不如前。這樣的生態功能修復,是花一些錢便能在短時間內解決的嗎?更何況,這樣的樹殤還容易引發砸人、砸車,導致城市電路故障、企業停產等嚴重次生災害。這樣的間接經濟損失,又將會是多少?
十年樹木。在城市綠化中首先要做好規劃,尤其是樹種選擇的規劃。要多論證,多聽取專家意見,絕不能唯長官意志,簡單地看樹種是否名貴、長相是否漂亮而定。倘若樹種選擇不科學、不合理,不能做到適地適樹,即便成活了,日后也會因為諸多不適應而夭折。
另外,即便這些樹是前人留下的,現在的城市綠化管理部門也應該有責任、有義務做好養護管理工作。實際上,只要加強責任心,做好應急預案工作,平時多同氣象等部門聯系,在風雪來臨之前,積極對樹木進行支撐、修剪、圍擋;在風雪降臨之際,組織人員第一時間去清除(而非打除)樹木上的積雪。這些措施如果能跟得上,只怕再大的風雪,也不會導致有這么多樹木雪折吧?
可見“三分造,七分管”絕不是一個簡單口號,一場風雪讓一切現了原形,教會了我們怎么去護樹!城市綠化也應從“雪折樹”吸取更多教訓。
編輯:yua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