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自然是綠化建設的最高原則
鄉土樹種適應性更好
鄉土樹種是經過長期自然選擇的產物,對當地的洪澇干旱、極端低溫等惡劣的生長環境,都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像油松、遼東櫟、蒙古櫟、白樺、旱柳、白榆等樹種,就是東北地區的鄉土樹種。
這些樹種經過千百年來的栽植馴化和自然選擇,在東北地區具有很好的適應性,對極端環境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已經融入了當地的生態系統之中。“因為能夠較好地適應自然,這些樹種應成為當地綠化的主力軍,栽植這樣的鄉土樹種也不會有風險。”李作文說。
李作文還從其他幾個方面介紹了鄉土樹種的優越性。首先,鄉土樹種對病蟲害產生了較強的抗性。一般來說,很少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即使有些樹種發生了病蟲害,也往往會通過生態系統的循環,來抑制、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在鄉土樹種的自然群落中,很少有大面積的、毀滅性的病蟲害發生。“外來樹種則不然,在突發性的病蟲害面前,非常脆弱,常常造成傷害,甚至會導致‘全軍覆沒’。”
其次,鄉土樹種容易養護管理,在水、肥、修剪、打藥等方面要求不是十分嚴格。與外來樹種相比,養護用工量相對較少,養護費用也較低。“綠化效果好,養護費用又低,物美價廉當然是我們城市綠化工作的首選。”
再次,鄉土樹種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在比較惡劣的條件下可以成活,在貧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長。人們研究發現,同一地區生長的鄉土樹種和外來樹種,根系發育和植株生長狀況都有很大差異。同等條件下,在適應環境、水土保持和綠化效益上,自然形成的天然林優于人工林,鄉土樹種則優于外來樹種。
總之,鄉土樹種是城市綠化建設的首選樹種、主打樹種。因此,在城市綠化中大力推廣應用鄉土樹種,對突出園林綠化的地方特色、發展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十分重要。
移大樹進城應當制止
城市需要綠色,從生態保護的角度來說,種植再多的樹都不為多,每一個城市都應當為建設森林城市的目標而努力。但是,目前不少城市大樹進城已經成為新的流行趨勢,在不少大中城市爭相蔓延。
實際上,這是一種破壞性掠奪式綠化。移栽大樹,城市因此而瞬間大樹參天,可這種成就卻是以犧牲農村、山區的生態為代價的。而且這種移栽大樹代價不菲,成活率也難保證,甚至在運輸途中死亡,浪費了寶貴的自然資源。
移栽大樹、古樹,有一套科學方法,要注重土壤環境和方位朝向,盡量復原其生存條件。比如,需要選擇與樹木的土壤相近的環境;此外,因為樹木落地生根、感受陽光雨露,其生長是有方向性的,所以還需要對樹木的方位朝向進行嚴格對應。
“因為不能適應環境,移栽的大樹從來難以成活,雖勉強成活但健康發育會受到影響。管理部門看到樹木垂危,就通過輸液來挽救。可是移栽已經對大樹傷筋動骨,生長環境已經根本改變,光輸液有什么用?”李作文說。在他看來,大樹一旦離開“故土”,未能壽終正寢反遭夭折的可能性極大。
大樹進城違背自然規律,成活率極低。實際上,對北方城市來說,需要的不是樹木的花色品種多樣化,而是要從實際效果考慮。用花色景觀和生態效果來衡量,應當以生態功能為先。
秋冬植樹應注意細節
近年來,隨著城市生態工程的實施,各地逐步興起秋冬植樹造林熱潮。在北方地區,開展秋季植樹造林活動,造林時間長,可從容安排勞動力和灌溉用水;此外,秋季栽植的苗木當年就能生根,成活率高,次年春季發芽早,抗病蟲和抗旱能力強。
在李作文看來,北方地區進行秋季綠化植樹不應一味追求規模、聲勢,而應更多注意技術細節,為苗木適應自然創造有利條件。
樹種通常選擇有潛伏芽、萌芽力強的品種進行秋季栽植,如楊樹、柳樹、槐樹等。另外,還要考慮樹種的抗寒性。
在栽植時間方面,北方地區秋季植樹在樹木開始落葉后到土壤凍結前進行,具體時間為10月中旬至11月中下旬。在此期間,樹木地上部分已經停止生長,但根系還沒有停止生長,移植后根系可恢復生長,有利于提高成活率。過早移植,地上代謝等活動較旺盛,容易失水,影響成活;移植過遲,地溫偏低,不利于根系恢復。
對苗木的選擇與處理,則應選擇生長健壯、充分木質化、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苗木;苗木根系要完好,主根斷口整齊、不劈不裂,有20厘米-25厘米側根10條以上;盡量使用當地苗木,避免異地調苗。最好從起苗到完成種植的時間不超過3天(包括運輸時間),避免失水過多,影響成活。盡量縮短樹苗風吹日曬的時間,栽前可在水中浸泡24小時,蘸ABT生根粉,促進苗木生根。
技術環節則應注意栽植深度要適宜,一般比原土印深5厘米-10厘米,在沙土地上和干旱條件下應適當深栽,保證種植后水分的吸收和避免被風吹倒。同時注意栽植方法,栽植時把苗木放入坑穴的中心,扶正,并使苗根展開;填土到穴2/3左右,把苗木向上略提,踩實,再填土到穴滿,再踩;最后在栽植穴表面覆一層松土,以防止土壤水分蒸發。
在管護方面,新植苗木栽植后要及時澆水,以灌一次透水為好(結合封凍水)。因秋冬季風大,澆水后要及時檢查有無倒伏、傾斜或露根。
植物害蟲在冬季處于休眠狀態,越冬場所比較固定和集中,是第二年病蟲害的侵染源,及時清除帶病蟲枝葉及病殘株,可把害蟲越冬卵塊、越冬害蟲的幼蟲或蛹等挖除,能有效減少次年病蟲侵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