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沙坑”辦園博會 復活平民之城?
2013年,“大沙坑”將變大花園。
明年“五一”,站在宛平橋西城墻上,南北視線可見范圍內就全是水面了,在京城可以算得上少見。然而,如何借這一脈水色讓京西南起飛,似乎還缺一個支點。
現在,人們看到了撬動宛平、永定河、盧溝橋這“一城一水一橋”的支點:盧溝橋永定河向北不到2公里,正建設著宛平城的大后花園,一個讓北京人記憶頗深的“大沙坑”將變成匯聚經典的園博園,串起京西發展的脈絡。
大家都想看看用“大沙坑”申辦的園博會
“非常震撼,沒見過這么大的垃圾場,沒見過這么觸目驚心的場面!”2009年6月,第九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豐臺籌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吳建英第一次站在永定河西岸的大沙坑前,“一眼望不到頭,蓋滿了小棚子,全是就地取材、用從垃圾場里撿來的建筑垃圾蓋的,有上千間、兩萬多平方米,住的都是拾荒者,沒到過這里的人不會想到,在五環邊上會有這樣的地方。”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永定河西部地區亂采亂挖嚴重,給這里留下140公頃大坑,隨著盜采沙石行為被遏制,這些遺留的大坑逐漸成為非政府批準的建筑垃圾填埋場。對于用這個“大沙坑”申辦代表園林藝術最高水平的園博會的創意,吳建英說,這里毗鄰永定河、盧溝橋、宛平城,園博園的平臺將為該地區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如果真的能夠在垃圾填埋場上建成一座綠色生態、景色優美的園博園區,將成為生態修復的示范和節約型園林綠化的典范。
這個創意也得到專家們的認可,他們也都想看看怎樣把如此巨大的垃圾填埋場變成城市公園,于是2013年園博園最終落戶北京豐臺:北起永定河新右堤,東到規劃梅市口路,南接射擊場路,西含鷹山森林公園。
4條城市主干道后年全通車
園博園綜合環境治理工程已經拉開序幕,在那片140公頃的垃圾填埋場區域內,一片片一人高的蒿草正在倒下,一塊塊垃圾場正在被平整,到12月底集中整治完成后,這片區域將封閉管理,進入建設工程啟動階段。
140公頃垃圾場怎樣變身為園博園?吳建英描繪著:靠近永定河河道的40公頃將是功能性濕地,市水務局正在進行方案設計,明年3、4月份有望完成土地處理;剩下的100公頃是展園區域,這里有著20米深的填埋垃圾,夯實后確保將來在之上建設各種園林景觀,其中10公頃大的地塊沒有填埋垃圾,形成了深達30米的大坑,土地裸露,寸草不生,這里將在處理后成為園博園東部的重點景觀錦繡谷。利用生態手段處理填埋垃圾坑,是智慧也是責任。
“與其說是園博會的籌辦,不如說是豐臺整個河西地區都在利用這個機遇努力發展,不需要等到2013年園博園開幕,明年、后年,人們就能直觀看到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的變化。”吳建英說,“以前這片地區沒有任何大市政設施,沒有一條城市主干道,是全市五環路周邊最落后的地方。”
4條城市主干道圍繞這一地區正在推進,梅市口西延、北宮南路已開始拆遷,北宮路、京周新線開始定線,將在明春啟動拆遷,2012年底全部竣工通車;水、電、氣、熱等市政管線也將同期鋪設,而地鐵14號線豐臺段西部6個車站將在2013年3月試運行,屆時從西三環西局站能夠直達園博園地區。
看“后花園”如何盤活宛平城
2009年的第七屆中國花卉博覽會許多人還記憶猶新,10天時間帶給順義旅游綜合收入超過億元。2013年第九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從4月持續到10月,這匯聚中國和世界園林經典的5個月能帶給豐臺什么呢?
5個月的盛典如何拉開盤活宛平城的序幕?今年11月19日,盧溝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正式掛牌成為市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園博園是其中重要的一環。豐臺區文創科科長謝允紅說:“園博園將以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盧溝橋、宛平城為背景,這個地方將形成聚集效應,不僅是城南居民休閑娛樂的新天地,更是當地群眾富裕的新開端。”
作為這一構想的關鍵棋子,園博園的規劃從一開始就考慮到2013年后。豐臺區將統一規劃建設周邊50余平方公里的永定河生態發展新區,發展休閑旅游業和文化創意產業,聯動開發豐臺科技園西區,使該區域成為休閑、旅游勝地和園林創意、設計中心。園博會后傳統園林展區將永久保留,主展館將拓展成區域文化地標性建筑,各分區構建大眾精品娛樂體驗、都市體育休閑體驗、文化創意三大功能板塊,還會依托鷹山建設大型軍事文化主題公園,北京西南部城市文化休憩區將逐步形成。
問題已經提出,答案會否在2013年后出現?
編輯: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