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老人的綠化人生--記“中國綠化老人”單昭祥
2008年12月28日,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北京綠化基金會和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人民政府聯合在北京稻香湖酒店召開“治還工程”總結表彰大會。歷時8年,近百萬人參與的“治多倫一畝沙地,還北京一片藍天”大型公益活動已取得巨大成就,為北京的生態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多倫縣位于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南緣,距北京直線距離180多公里。橫貫多倫縣東西走向的3條大沙帶,沙化面積達210萬畝,大風刮起,直逼北京。2001年春,北京連續發生15次沙塵天氣。北京人民廣播電臺記者趙瑞華和肖朝陽受命深入北京的風沙源頭之一內蒙古多倫采訪,他們發回的報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200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北京綠化基金會和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人民政府決定,聯合啟動“治多倫一畝沙地,還北京一片藍天??捐35元錢,獻一顆愛心”的大型公益活動。維護首都生態安全,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活動立即得到了首都各界積極響應,當年捐款總額便超過了百萬元。
8年來,“治還工程”共接受近千家企業、數萬個家庭及市民捐款700多萬元,多倫縣人民政府配套投入700余萬元,治理沙地8萬多畝,通過飛播種草、營造黃柳沙障、栽植樟子松等樹木,使治理區的植被覆蓋率由原來的30%提高到現在的70%以上。通過“治還”活動的開展,搭建起一個社會力量參與首都生態建設的平臺,呼喚市民更加關注首都生態建設,凝聚了首都人民植綠、護綠、愛綠、興綠、防沙治沙的情緣。架起北京與內蒙古相互支援的互動友誼之橋,當地老百姓稱這一善舉是造福人民的德政工程。2002年此項工程榮獲“首都精神文明建設最佳活動”獎。“治還”活動的開展,促進了多倫縣經濟社會的繁榮與發展,多倫縣知名度提高,聚集了人氣、財氣,生態旅游、餐飲服務,娛樂行業快速提升,年接待旅游人數達20多萬人次,招商引資項目達28億多元,像伊利奶業、大唐煤化工等一批項目已落戶多倫建基地,擴大了就業,活躍了城鎮經濟,農牧民生產經營方式開始轉變,人均收入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倫縣2005年榮獲“全國綠化縣”稱號。公益治沙行動,不但為北京綠色奧運增添了一片綠,而且受到北京奧組委組織的涉外19家主流媒體,32名記者一致好評。回顧首都人民連續8年多倫治沙的實踐,充分說明社會力量參與生態環境建設,意義深遠,大有可為;在全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的進程中,只要勇于開拓進取,切實解決好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就一定能開創新局面,作出更大貢獻。

編輯:jojo
相關閱讀
遼寧沈陽:世界最大泵道公園開園
沈陽國際泵道公園總投資約1億元,總占地面積4.58萬平方米,其中核心泵道場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共設置平地練習區、入門波浪道、小型初級道、大型初級道、標準泵道、騰躍道、自由式場地、碗池共9個賽道【詳細】
京城最大綠肺溫榆河公園18條道路“瘦身曲化”
在京城最大“綠肺”——溫榆河公園,18條市政道路眼下正開展設計建設。近日,由北京城市規劃院、園林古建院、市水利設計院、弘都院、林業大學等專業團隊組建的規劃技術工作營,已經完成了【詳細】
《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施行
《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今年5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杭州市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制定實施的有關情況,提出將扎實推進濕地保護和修復,全力推進國際濕地城市創建【詳細】
同濟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女生留學歸來后當廚師
有人問小迪,985畢業做廚師不會感覺虧了嗎?小迪說“標簽也許可以帶給人暫時的光環,但它不該定義你。”小迪說她喜歡做料理,因為看到吃了自己做的食物感到幸福的食客會覺得很幸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