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外灘源改造規劃與設計帶來的思考
圓明園路-臺閣路沿著古舊的臺閣路仿佛走回了過去

教堂歷經百年滄桑更添建筑魅力
外灘源歷史建筑與現代建筑隔岸相望

南蘇州河路即使過了百年也依然讓人感受到它的美
如果問起上海地標性建筑群,上海人會想起外灘,非上海人也一定知道外灘。外灘是歷史留給上海的財富,而外灘源作為外灘建筑群的源頭是其文化核心區域,修繕后的外灘源更是散發著獨特魅力。
再現昔日“源”貌
位于黃浦江和蘇州河交匯處的外灘源齊集了十幾幢優秀歷史建筑,這里曾經因為無序開發破壞了整體環境。如今經過改造的外灘源煥然一新,不再是風格不協調的建筑相鄰,也不再是冷清死板的泊油路貫穿,取而代之的是展現原有風貌的建筑以及優雅的步行街。沿街的建筑恢復了青瓦紅磚的原始面貌,新古典主義、維多利亞風格、現代主義、裝飾藝術派等建筑風格在外灘源的建筑上得到了體現。漫步在圓明園路上,腳下踩著深色花崗巖鋪成的路,感受著道路一側綠樹成蔭的寧靜,回頭又見另一側建筑群透出的復古氣息,我們仿佛走在時光隧道上穿梭回了百年前的上海,即使你沒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眼前的一切也在為你再現昔日的外灘源--充滿異國情調和懷舊氣息。
“源”聚故事成書
外灘建筑群被稱為“萬國建筑博覽會”,外灘的源頭就成了上海現代城市的源頭。不同于衡山路老建筑更顯小資的異國情調,外灘源的建筑群則更顯國際大都市應有的大氣。如同酒越陳越醇厚,建筑也會因歷史悠長而更有魅力。外灘源的建筑多建于上世紀初,這些建筑在風雨變幻中歷經了近百年的歷史沉淀,于是每一幢建筑都有了屬于自己的故事。外灘源像一本厚重的書,記錄著那段滄桑歲月,而你置身其中就像是在品讀此“書”。當你走過蘭心大樓仿佛會看見戲迷進場的畫面,當你注視原英國領事館像是會再現租界景象,當你望著安培洋行是否感受到舊上海金融業在發展。在外灘源每走一步都有一個故事,值得慢慢細讀品味。
挖掘“源”有價值
隔著黃浦江與外灘源對望的是上海的金融中心陸家嘴,這是上海最能體現現代化繁華程度的區域,與復古懷舊的外灘源形成鮮明對比。對外灘源建筑外墻修繕追求“修舊如舊”,而對建筑內部使用功能則是“舊為新用”。在保留歷史痕跡的同時,發掘外灘源的潛在價值是讓歷史建筑散發更大魅力的途徑。據說改造后的原聯合教堂會作為藝術展覽的場所,只是想象現代藝術品在這樣的歷史建筑中出現就覺得別有韻味。當歷史建筑發揮自身人文價值為現代社會所用時,也如同在新時代開始了新生命,繼續見證歷史變遷,記錄城市的輝煌。
編輯:j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