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歷史學家的《園藝寶典》
園藝類文章不斷見報,因為園藝(本人所有文章只是蜻蜓點水而已)并非一成不變,它與這個時代的時尚相對應。1970年,許多園丁仍然對沒有時間全身心地打理花園頗有微詞,當時打理花園在中產階級中已經很普遍。省工和種“地被植物”(ground-cover)是當時的口號。和2008年時一樣,1974年時的金融危機導致在花園里種植蔬菜又重新流行起來,但如今,園藝又受到所謂“有機食品”的煽火,大家還了解到超市賣的蔬菜通常貯藏在氣體冷卻的冷凍室里,并不真正新鮮。1970年,當時超市還很少見,買的蔬菜上面通常還帶著泥。蔬菜也都是當地產當地銷,往往很不衛生。
自從1970年后,黑色塑料大棚改變了傳統的種植方法,能讓我們實現全年種植,不受天氣影響,而且只需買菜吃即可,而不必象過去那樣每個季節都得自己從無到有地種菜吃。上世紀80年代末起,那本特棒的出版物——英國種苗商與各類種苗名錄(Plantfinder)刊登了7萬多種的耐寒類植物,并告訴我們到何處去選購。這本刊物的出現源于另一項創新,即環境保護運動,并且還提供了園丁們未曾種過的不同顏色的種苗。暗淡顏色在上個世紀70年代較為流行,而大麗花則不受歡迎。現如今,醒目顏色卷土重來,大麗花又成了我九月份生活的主色調。如今非但不種地被類植物,園丁更喜歡套種不同植被,使得花園的格局錯落有致,各個季節交相輝映。如今去國外旅游風靡一時,都希望能找到一些以前“遭忽視”的花園。1970年,牛頓費勁周折才派我赴意大利尋訪那些不為人所知的歷史上的那些名園。如今大量的讀者來信,自由向我講述他們首次尋訪古羅馬寧法(Ninfa)以及法國Bagatelle等名園的感想。
未來的花園會向什么方向發展?是否也有一位23歲的年輕人等著把FT每周三的園藝版煥然一新,徹底把我踹開。不過,本人還有一大優勢:作為牛津大學的導師(這是我的另一個身份)和園藝大師,我還給牛津新學院(NewCollege,Oxford)的本科生授課。年輕學生讓我老當益壯,但縱觀過去的40年,我意識到他們了解自然世界越來越落伍,這讓我憂心忡忡。我不害怕青出于藍勝于藍的后來居上者。我希望你們通讀我寫的《園藝寶典》后,能心領神會,明白我這么說的緣由。
(羅賓•萊恩•福克斯的《園藝寶典:名花、名園、名園丁》由Particular Books 出版,售價25鎊。)
編輯:jade
相關閱讀
遼寧沈陽:世界最大泵道公園開園
沈陽國際泵道公園總投資約1億元,總占地面積4.58萬平方米,其中核心泵道場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共設置平地練習區、入門波浪道、小型初級道、大型初級道、標準泵道、騰躍道、自由式場地、碗池共9個賽道【詳細】
京城最大綠肺溫榆河公園18條道路“瘦身曲化”
在京城最大“綠肺”——溫榆河公園,18條市政道路眼下正開展設計建設。近日,由北京城市規劃院、園林古建院、市水利設計院、弘都院、林業大學等專業團隊組建的規劃技術工作營,已經完成了【詳細】
《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施行
《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今年5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杭州市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制定實施的有關情況,提出將扎實推進濕地保護和修復,全力推進國際濕地城市創建【詳細】
同濟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女生留學歸來后當廚師
有人問小迪,985畢業做廚師不會感覺虧了嗎?小迪說“標簽也許可以帶給人暫時的光環,但它不該定義你。”小迪說她喜歡做料理,因為看到吃了自己做的食物感到幸福的食客會覺得很幸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