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區規劃:展現一個不一樣的“大西安”
作為新區,西咸新區是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主城功能區,而不是副城區,更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開發區,而是注重城市功能、產業完備、配套設施提升等方面的城市新區。如何吸收和借鑒國內外所有城市新區開發建設的成功經驗,建設一個有特色的新區?陜西省發展改革委主任、省推進西咸新區建設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第一主任祝作利解讀:陜西將按“國家級新區”建設西咸新區。
科學規劃、包容性增長的示范區
記者:近年來,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之后,湖北武漢新區、河南鄭汴新區以及重慶兩江新區等城市擴展板塊快速崛起,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在西南地區,重慶兩江新區作為第三個國家級開發區已經啟動。西咸新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處于什么地位?
祝作利:作為西北龍頭,陜西的區位優勢非常明顯,西咸新區必須要站在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均衡全國區域發展的戰略高度去規劃建設。目前,已有一定基礎的西咸新區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在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全面實施、西部大開發進入新的10年的關鍵時期,按“國家級新區”建設西咸新區是時代賦予陜西的歷史使命。
按照《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西安(咸陽)國際化大都市到2020年都市區人口將發展到1000萬人以上,主城區面積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內。但這只是時空和數量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西咸兩市結合部聯系緊密、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通過高起點規劃建設西咸新區,使其成為大西安的都市功能新區,可以加快兩市同城化發展,進而形成南融北跨、東拓西接、山水城塬一體、渭河橫貫城中的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發展新格局。
西咸新區擁有獨特豐富的資源稟賦。區內歷史文化資源充沛、生態河流較多、產業基礎較好,具備了國際化大都市所需要的基本要素。
記者:近百年國內外城市開發實踐表明,城市新區既是人口聚集的新載體和代表城市現代形象的新窗口,又是豐富城市功能的新平臺和帶動區域發展的新龍頭。西咸新區是“西安(咸陽)國際化大都市”的一部分,如何才能突出自己的特色,靠創新避免“城市病”?
祝作利:過去的城市規劃,更多考慮的是城市功能,而忽略人的需求,沿襲的是一種簡單擴張或者是“攤大餅”的模式?,F代城市新區的規劃建設,一定要以人為本,將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實現包容性增長。這一訴求在啟動之初就要放在首位,通過高起點的規劃引領建設。根據西咸新區特點,按照彰顯文化底蘊、集聚現代產業、建設美好生態的發展思路,將西咸新區的資源稟賦、歷史文脈、生態條件與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和環境優化充分融合起來;形成若干個連接緊密、通達順暢、功能配套、各具特色的組團,使其真正成為未來大西安的城市名片,既體現皇城氣魄,又兼具現代風貌和國際形象。
具體表現為,未來的西咸新區在能源、交通、供水、供熱、供氣、通信、綠化、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和配套設施建設中都要彰顯其特點,為營造良好的人居和投資環境,打造國內一流的城市新區提供強有力支撐,也為避免諸多“城市病”提供保障。
服務全國、聯通世界的開發開放區
記者:作為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對外開放的核心區域,西咸新區如何服務全國、聯通世界?
祝作利:隨著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國家和地區“大通關”的迅速推進,亞歐大陸東部地區交通、能源、文化和未來經濟走廊的“中點”―西安的價值將進一步得到充分兌現。西咸新區要擔負起三個責任:
一要成為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區。未來的西咸新區將以承載戰略性新興產業、拓展國際化城市功能為使命,建設成為關天經濟區高端現代服務業聚集中心和西部地區生態低碳示范中心。以大企業總部中心,高端生產性服務業、中央商務區等現代服務業以及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先進制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的產業集群,將會成為支撐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核心產業,是“大西安”獲得對區域經濟領導力、影響力和控制力的根本要素。同時,西咸新區將大力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成為承接科技資源統籌改革成果的首選區,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探索新路徑。
二要成為優化全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全國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戰略高地。兩千多年前,張騫就是從這里出發,開辟了中華民族和西域、歐洲經濟、文化交流的絲綢之路,從此把古老中國和遙遠的西方世界連在了一起。今天,隨著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二期工程和空港保稅物流項目的建設,西咸新區將再次成為聯通世界的國際門戶新城和貫通歐亞大陸的“空中絲綢之路”的新起點。
三要成為彰顯歷史文明、推動國際文化合作交流的歷史文化基地。西咸新區具有面積廣闊的帝陵遺址保護區域,是秦漢文化的重要展示平臺,在規劃建設中充分發揮歷史資源優勢,發掘和保護秦漢時期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結合文化創意等產業,使之成為歷史與現代文化交相輝映,一體融合的文化聚集中心。
創新引領、科學發展的實驗區
記者:西咸新區的規劃建設,如何以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根本要求,以改善民生為第一重點,如何體現科學發展?
祝作利:西咸新區建設總體規劃的時期是2011~2020年的10年,這將是國際經濟格局劇烈變化和戰略性新型產業快速成長的10年,是我國產業、經濟結構調整和城市化進程推進的關鍵10年,是西部大開發深入推進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加快實施的10年,是陜西經濟持續跨越式發展的10年,是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基本完成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的10年。因此,抓住機遇,加快推進西咸新區建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務。
二是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建設理念。新區建設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多層次的、不斷增長的生活需求。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和幸福感增加,新區建設才有實際意義。當前,西咸新區范圍有51.4萬原住居民,包括12.5萬城鎮居民和38.9萬農民。十年之內新區還將增加約130多萬常駐市民。我們需要且必須做到的是切實保障每一個人的正當合法利益,增加其幸福指數,實現和諧共贏。
三是一定要全面統籌新區范圍內的城鄉發展。西咸新區的開發建設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我們要統籌協調好“生態―人居―產業”之間的關系,以土地集約、節約開發利用為切入點,全面統籌城鄉發展,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作為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的有力抓手和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重要支撐,西咸新區在全省區域發展中處于優先地位,省里專門為支持西咸新區發展出臺了專項資金支持、土地指標傾斜、產業布局優先等多項政策保障,需要以法律形式進一步強化對西咸新區的政策保障。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西咸新區要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改革創新和制度創新的試驗田,為關中天水經濟區內尋找市與市、省與省之間的經濟結合點、破除體制壁壘探索經驗。
編輯:anna
相關閱讀
城市綠色基礎設施:規劃和實施的戰略方法
2013年,綠色基礎設施歐洲戰略被采用,并明確地涉及到城市空間。在歐盟層面,綠色基礎設施的概念已經根植于歐盟生物多樣性戰略中,因而明確地提到自然保護。在我們的理解中,城市自然保護包括物種和棲息地保護(生物多樣性),【詳細】
健康規劃:英國綠色基礎設施(GI)規劃原則
親近大自然對于居民的身心健康舉足輕重。城鄉規劃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塑造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人居環境。在英國,積極應用規劃手段,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機會,逐漸成為規劃機構及各類自然保護團體的【詳細】
推進建設彈性城市 解決交通問題要靠規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強調要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這一論斷對我們推進【詳細】
湖南永州將再添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今天,從國家林業局傳來喜訊,祁陽縣創建太白峰國家級森林公園通過評審,這意味著永州將再添一個國家森林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