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新一輪城建開工 園林專家疾呼大樹留主城
2011-03-08 09:03:42 來源: 瀏覽次數:
黑龍江新聞網訊 “哈爾濱曾是一座園林城,用于城區綠化的大樹一直都是市民的好鄰居。”隨著經濟的發展,建成區越來越擁擠,大樹在主城區難以站穩腳跟,被一批批地移到了城市邊緣。如今,氣溫回升,哈市新一輪的城市建設即將開始,為此,園林專家聶紹荃疾呼,“把大樹留在主城區,我們不能失去這些好鄰居。”
昔日 綠樹環抱——
機關廠區學校都有大片樹木
“現在的市區給人的印象就是高樓林立,一些外地游客剛到哈市時非常納悶,他們不解哈爾濱的樹為什么這么少。”據園林專家聶紹荃介紹,按照國家園林城的標準,哈爾濱的建成區人均綠化面積應達6平方米,綠地率不低于30%。目前來看,樂觀估計也不會超過10%。
“哈爾濱曾經是一座典型的園林城市。從建市開始,這座具有歐式風格的城市就很注意綠化。當年的哈爾濱,不乏公共園林景觀、公園,機關單位、企業廠區、學校、科研所都擁有大片的樹木。當時的哈爾濱可以說是綠樹環抱。”聶紹荃對記者說,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老城區進行大規模改造,那時因為進行以解決棚戶區住房為主的城建改造,因此沒能保證30%的綠化率,同時,原有林地也逐漸被蠶食。
“隨后,哈爾濱又開始了老城區工廠退城進郊。截至目前,老城區內已有2700多家工廠和企業遷出,但置換出的空地卻沒有一塊作為建設公園和綠地的公益用地,而是成了商品房用地。這兩次機會錯失掉,哈爾濱的建成區就很難再找到大塊的樹木移植用地了。”聶紹荃說。
現狀 迫在眉睫——
市區內已沒地兒種樹
既然市區需要綠色,那么大樹移植為什么不能保留在主城區呢?據相關專家介紹,市區內實際上已被各種基礎設施和建筑物所占據。哈市老城區的街路綠化,除了補植外,已經陷入了無處可種的境地。“去年,哈市計劃種樹100萬株。實際上,多數樹木都種在了新建區或是郊區,道里區、道外區、南崗區、香坊區四大主城區街路的新植樹木量僅為總量的1.4021%。”
調查 心痛不已——
市中心三處樹木被移至郊外
去年,哈市進行了大規模的市政工程建設,其中包括文昌橋的改造工程。
6日,記者在現場采訪時發現,橋變寬了,車行更順暢了,然而,原來在李范五花園轉盤、長江路轉盤以及原文昌橋兩側的綠化帶都不見了蹤影。這三處樹木可以說是市中心保留較為長久的幾處樹木之一,它們被移植到哪了呢?據了解,去年因路改工程而被移植的大樹,基本上都被移植到了百家姓生態園林公園內。
百家姓生態園林公園位于南崗區紅旗鄉,屬于城市的邊緣區,這些大樹由主城區被移至郊區,對于市民來說,我們又少了一批好鄰居,讓人心痛不已。
作用 不容忽視——
一個人需要25棵樹
“可不能小瞧了大樹在城區里的作用,要達到城市生態環境的平衡,一個人需要25棵大樹。”聶紹荃說。
據聶紹荃介紹,平均25棵樹能夠凈化1個人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11畝林地可以凈化1輛2.0排量的轎車1年的排放量。因此,主城區的樹木數量對于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現在哈爾濱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就是建成區,約為203平方公里,把樹種在建成區可以使其生態功能最大化。我們現在的做法是把大量的樹木移出建成區,為市政工程騰地方,這樣做無疑是將大樹的生態功能縮小,主城區的生態平衡因此遭到破壞。”聶紹荃說。
建議 簡潔實際——
“市區里的樹本來就不多,現在因為城建或是商品房開發,大樹不斷被遷出,這將導致哈爾濱的人樹比例越來越低。因此,我建議相關部門,關注這個問題。從今年開始,盡量在建成區或是離建成區較近的位置,為移出的大樹找個家,將我們的好鄰居留在主城區。”聶紹荃說。
哈爾濱的建成區不斷擴大,由156平方公里擴大到203平方公里,將來可能會擴大到300平方公里。“這對哈爾濱來說又是一次綠化的良機,應在新的建成區預留出綠化用地。”聶紹荃說,城市中心區在擴建基礎設施的同時,也要開辟出綠化用地,這是對于改善城市生態的一種投入,“不要心疼這點空間,它帶來的收益將是巨大的。”
昔日 綠樹環抱——
機關廠區學校都有大片樹木
“現在的市區給人的印象就是高樓林立,一些外地游客剛到哈市時非常納悶,他們不解哈爾濱的樹為什么這么少。”據園林專家聶紹荃介紹,按照國家園林城的標準,哈爾濱的建成區人均綠化面積應達6平方米,綠地率不低于30%。目前來看,樂觀估計也不會超過10%。
“哈爾濱曾經是一座典型的園林城市。從建市開始,這座具有歐式風格的城市就很注意綠化。當年的哈爾濱,不乏公共園林景觀、公園,機關單位、企業廠區、學校、科研所都擁有大片的樹木。當時的哈爾濱可以說是綠樹環抱。”聶紹荃對記者說,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老城區進行大規模改造,那時因為進行以解決棚戶區住房為主的城建改造,因此沒能保證30%的綠化率,同時,原有林地也逐漸被蠶食。
“隨后,哈爾濱又開始了老城區工廠退城進郊。截至目前,老城區內已有2700多家工廠和企業遷出,但置換出的空地卻沒有一塊作為建設公園和綠地的公益用地,而是成了商品房用地。這兩次機會錯失掉,哈爾濱的建成區就很難再找到大塊的樹木移植用地了。”聶紹荃說。
現狀 迫在眉睫——
市區內已沒地兒種樹
既然市區需要綠色,那么大樹移植為什么不能保留在主城區呢?據相關專家介紹,市區內實際上已被各種基礎設施和建筑物所占據。哈市老城區的街路綠化,除了補植外,已經陷入了無處可種的境地。“去年,哈市計劃種樹100萬株。實際上,多數樹木都種在了新建區或是郊區,道里區、道外區、南崗區、香坊區四大主城區街路的新植樹木量僅為總量的1.4021%。”
調查 心痛不已——
市中心三處樹木被移至郊外
去年,哈市進行了大規模的市政工程建設,其中包括文昌橋的改造工程。
6日,記者在現場采訪時發現,橋變寬了,車行更順暢了,然而,原來在李范五花園轉盤、長江路轉盤以及原文昌橋兩側的綠化帶都不見了蹤影。這三處樹木可以說是市中心保留較為長久的幾處樹木之一,它們被移植到哪了呢?據了解,去年因路改工程而被移植的大樹,基本上都被移植到了百家姓生態園林公園內。
百家姓生態園林公園位于南崗區紅旗鄉,屬于城市的邊緣區,這些大樹由主城區被移至郊區,對于市民來說,我們又少了一批好鄰居,讓人心痛不已。
作用 不容忽視——
一個人需要25棵樹
“可不能小瞧了大樹在城區里的作用,要達到城市生態環境的平衡,一個人需要25棵大樹。”聶紹荃說。
據聶紹荃介紹,平均25棵樹能夠凈化1個人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11畝林地可以凈化1輛2.0排量的轎車1年的排放量。因此,主城區的樹木數量對于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現在哈爾濱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就是建成區,約為203平方公里,把樹種在建成區可以使其生態功能最大化。我們現在的做法是把大量的樹木移出建成區,為市政工程騰地方,這樣做無疑是將大樹的生態功能縮小,主城區的生態平衡因此遭到破壞。”聶紹荃說。
建議 簡潔實際——
“市區里的樹本來就不多,現在因為城建或是商品房開發,大樹不斷被遷出,這將導致哈爾濱的人樹比例越來越低。因此,我建議相關部門,關注這個問題。從今年開始,盡量在建成區或是離建成區較近的位置,為移出的大樹找個家,將我們的好鄰居留在主城區。”聶紹荃說。
哈爾濱的建成區不斷擴大,由156平方公里擴大到203平方公里,將來可能會擴大到300平方公里。“這對哈爾濱來說又是一次綠化的良機,應在新的建成區預留出綠化用地。”聶紹荃說,城市中心區在擴建基礎設施的同時,也要開辟出綠化用地,這是對于改善城市生態的一種投入,“不要心疼這點空間,它帶來的收益將是巨大的。”
編輯:ellen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哈爾濱冰塊與城市建筑相映成趣
1月2日,松花江哈爾濱段岸邊的冰塊與城市建筑相映成趣。時下,冰城哈爾濱市正值嚴冬時節。在松花江哈爾濱段的江畔,采冰人從江中采出冰塊放置在岸邊,廢棄的冰塊也堆積在一旁,這些冰與遠處的城市建筑相映成趣,仿佛詮釋著【詳細】
哈爾濱:群力外灘生態濕地“十一”部分開放
清波流碧、香樟臨風,綠坡柳岸、霞飛鷺棲。7月的哈爾濱群力外灘波光粼粼的水面清爽怡人,蜿蜒曲折的棧道伸向綠叢深處,一簇簇野草閑花隨風搖曳,4平方公里的大美濕地,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慢慢展開……【詳細】
安徽銅陵踐行發展新理念 打造城市新地標
據2017年城建計劃,今年銅陵市住建委共牽頭實施重點項目24個,涉及民生保障、綠化提升、環境治理、交通暢達等多個領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