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長魏旋君:打造新能源為主的新型工業城市
作為科技部授予的唯一“國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新余市的新能源產業在短期內得到了爆發式發展。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新余市新能源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史性跨越,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入駐,形成了以光伏產業為核心,以動力和儲能電池、風電、節能減排設備制造為補充的“一大三小”新能源經濟板塊,已成為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新能源產業基地。
新浪網聯合大江網、中國網邀請江西省新余市市長魏旋君做客直播間,與網友互動暢聊崛起的新型工業城市發展經驗。以下為節目實錄:
主持人:各位新浪網友,大家好。很多網友都知道新余是個美麗又具有活力的新興城市。它是仙女下凡的地,又是世界光伏城。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新余市魏旋君市長,借此機會,請魏市長先給廣大網友作個簡要介紹。
魏旋君市長:各位新浪網友,大家好。新余市是地處南昌和長沙兩座省會城市之間的一個設區市,下轄一縣四區,總面積3178平方公里,人口115萬。
新余是神話傳說中七仙女下凡的地方,有1740多年的建城史,是江西歷史上第一個狀元盧肇、北宋江南第一個宰相王欽若、現代國畫大師傅抱石和世界風云人物、著名醫學博士何大一的故鄉。明代世界科學巨著《天工開物》,是宋應星在分宜任教諭期間完成的。1930年,毛澤東同志在新余主持召開了著名的“羅坊會議”,并寫下了《興國調查》這一光輝著作。
新余因鋼設市,鋼鐵工業一直是新余的支柱產業,被稱為“鋼鐵之城”。近年來,隨著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又被譽為崛起的“太陽能之城”,2009年科技部授予新余“國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稱號。已初步形成了以鋼鐵、新能源、新材料為支柱的產業體系。
新余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重要成員,“十一五”期間,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速和人均水平都位于全省前列。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631.2億元,是2005年的3.6倍,年均增長15.5%。財政總收入80.6億元,是2005年的3.5倍,年均增長28.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8.3億元,是2005年的7.4倍,年均增長50.8%。
主持人: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在下一個五年計劃中新余市自身以及從全省來說整體規劃和目標是什么?
魏旋君市長:十二五期間,新余市將繼續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融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城、科技創新城、生態文明城建設,把新余建設成為國家新能源科技城和贛西區域中心城市,基本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和城鄉一體化。力爭到2015年,生產總值達到1700億元,年均增長15%;財政總收入280億元,年均增長28.3%;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3.5%。。
主持人:在這承上啟下之年,在過去的五年中新余市肯定是碩果累累,新余近些年來在工業工作成效如何?
魏旋君市長:近年來,新余市以工業化為核心,以大開放為主戰略,形成了以鋼鐵、新能源、新材料三大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三個產業超千億元工程,其中有兩個就在新余,分別是以新鋼集團為核心的鋼鐵產業和以賽維公司為核心的光伏產業。
鋼鐵產業是新余的傳統產業,通過科技創新,鋼鐵產業煥發勃勃生機。2010年,全市鋼鐵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600億元,是2005年的3.6倍。新能源產業是新余的朝陽產業,2010年,主營業務收入達330億元,作為后起之秀的新材料產業也得到快速發展,主營業務收入達45億元。
新余的園區建設卓有成效。2010年全市園區實現工業主營業務收入647億元,是2005年的12倍。新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晉升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0年實現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工業增加值、財政總收入,分別是2005年的11倍、8.8倍和9.1倍。
著力抓好重點企業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245戶增加到371戶,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企業由25家增加到125家,全市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9戶,過百億元的2戶,納稅過千萬元的25戶。“十一五”期間,賽維LDK、新鋼股份、贛鋒鋰業成功上市。
主持人:創新、科技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有人說:“未來國家之間的戰爭就是能源之戰。”那么新余是怎樣成為國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的?
魏旋君市長:新余新能源產業起步較早,在全國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全市新能源產業基本形成了以光伏產業為核心,動力與儲能電池產業、風電產業、節能減排設備制造業為補充的新能源經濟板塊,新能源產業對工業經濟貢獻率達25%左右。
新余被科技部批準為全國唯一的國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主要是因為新余的新能源產業已有較好的基礎,發展的潛力很大。而且新余舉全市之力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廣大干部群眾對發展新能源信心十足,干勁很大。
光伏產業方面,賽維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00億元,硅片全球占有量為20%。以賽維LDK為龍頭,全市已基本形成“硅料—鑄錠—硅片—電池—組件—太陽能應用產品”較完整的光伏產業鏈。目前,我市已注冊成立光伏企業達31家,從業人員3萬余人。
動力與儲能電池產業方面,全市鋰產品種類40多個,涵蓋了動力與儲能電池生產的多個環節。全市以碳酸鋰為主的鋰鹽產能已達1萬噸,占全國總產能的近30%,江鋰、贛鋒鋰業兩家企業電池級碳酸鋰銷售總量占全國的近三分之一,東鵬公司去年電池級專用氟化鋰產量居全國首位。
風電產業方面,掌握了最先進的風電發電設備生產技術的力德公司已經啟動建設永磁風力發電機和永磁電機一期項目,項目達產達標后年銷售收入可達25億元以上。
節能減排設備制造業方面,領先世界技術先進水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螺桿膨脹動電機已廣泛應用于我國石化、冶金、電力、建材、輕工等行業。根據規劃,新余將建設年產1萬臺螺桿膨脹發電機組產業基地。
主持人:如今環境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處處也都在打宜居的牌,那么新余抓生態宜居宜業建設方面的有哪些成效?
魏旋君市長:新余把生態宜居宜業建設的重點放在推進新型城鎮化方面。主要在以下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全方位完善城市功能,大幅提升城市的吸納力、輻射力和承載力。“十一五”期間,新余市按照新型城鎮化的要求編制城市規劃,起點高,效果好。在全省率先把城市總體規劃編修調整到2030年,把全市域范圍納入總規,在城市總規中開展城鄉一體化研究。將工業園區作為現代化新城區來規劃建設,切實提升新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城市化水平。科學規劃了50平方公里土地用于建設新能源科技城,規劃了20平方公里的動力與儲能電池產業園。同時,突出低碳理念,科學規劃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建設。2009年10月,新余市被國家財政部、國家住建部評為全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
二是注重項目帶動,高起點推進生態新城區建設。充分利用孔目江、袁河、仰天崗等自然資源優勢,突出“顯山、露水、透綠”,大做山、水、綠文章。對仙來大道、抱石大道、仰天崗大道、仙女湖大道、孔目江濕地公園等進行了新建或改造,加快推進了高新區、孔目江新城、袁河生態新城、仰天崗國際生態城、高鐵新區等建設,其中仰天崗國際生態城等項目都是投資數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項目的實施帶動了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加強。建成區綠地率達50.46%,綠化覆蓋率達51.6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6.01平方米。2010年,新余被評為國家森林城市。仰天崗森林公園被評為國家森林公園,孔目江濕地公園是全省唯一的國家級濕地公園。
三是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實現城鄉一體化。新余作為全省統籌城鄉發展一體化試點城市,切實發揮了“先行區”和“試驗田”的作用。緊緊圍繞“加快引農進城入鎮步伐,推動農民向城鎮集中,促進城鄉一體化和中心鎮建設”這一主線,大膽實踐,努力創新,積極為全省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
主持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關于“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的議論愈來愈熱。請魏市長談一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魏旋君市長: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亮點之一,就是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問題。溫總理在作關于十二五規劃建議的說明中指出,“我們不僅要通過發展經濟,把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做大,也要通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讓全體人民都能夠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我理解,溫總理所說的“做大蛋糕”,是指生產的發展、財富的增加;“分好蛋糕”,則是指社會財富的分配、民生狀況的改善。無論是“做大蛋糕”還是“分好蛋糕”,都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是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具體體現。
主持人:請問魏市長,新余在“做大蛋糕”方面有哪些好的思路和舉措?
魏旋君市長: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十二五”時期,我們將努力做大社會財富這個“蛋糕”。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做優項目。今年安排重大投資項目227個,總投資213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655億元,重點抓好袁河生態新城、高鐵新區、孔目江新城、仰天崗國際生態城、江西省職業教育園區等項目建設。力爭賽維公司新增1.5萬噸硅料、新吉鐵路、白梅水庫、新電2臺66萬千瓦發電機組項目獲得國家立項。
二是做強工業。著力抓好鋼鐵、新能源、新材料三大產業發展,著力建設新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宜工業園、新余經濟開發區三大工業園區。著力實施“十百千億”工程,即“十二五期間”,培育10家過百億的企業,鋼鐵、光伏、動力與儲能電池三大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超千億元。
三是做活經濟。堅持大招商、招大商,完善市政府主辦、縣(區)政府和管委會承辦、龍頭企業和產業園區協辦的招商引資模式,突出抓好與央企對接,強力抓好專業招商、產業招商、以商招商,緊盯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大型跨國公司及行業龍頭企業,力爭今年央企落戶新余項目達10個、投資總額30億元以上。
四是做實服務。要像抓工業一樣抓好現代服務業發展,突出發展休閑旅游業,優先發展現代物流、商貿、金融等戰略性服務業,積極發展新興服務業,促進服務業全面升級發展。大力實施“1020”工程,培育10家主營業收入過20億元的現代服務業企業,力爭到2015年底上市公司達到20家,著力建設贛西物流中心等10個商貿網點,加快構建大物流、大商貿、大旅游、大金融發展格局。
五是做精農業。實施生態保障、基礎先行、科技支撐、產業化推進四大戰略,走農業生產標準化、農業耕作機械化、農業模式生態化、農業主體組織化、農業經營產業化的道路,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雙十”工程,培育10家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龍頭企業,建設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區。
主持人:通過您的介紹,我們領略到了新余在“做大蛋糕”方面的可貴經驗。蛋糕做大了,該如何分好,讓做蛋糕的人能夠公平地享有勞動成果,能夠分到越來越多的蛋糕,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大問題。魏市長能給我們介紹一下新余的情況嗎?
魏旋君市長:好的。分好蛋糕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
一位思想家說過:“財富的公平分配是人類社會至高無上的美德”。管理學上有一個觀點,叫做公平是最好的激勵。新余從實際出發,堅持“實現全市人均期望壽命80歲”與各項民生事業發展不動搖,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一五期間,在分好蛋糕方面我們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
一是大力實施民生工程。2007年以來,共為群眾辦好事實事260件,著力解決了一批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難點問題。
二是著力完善就業保障。建立健全就業幫扶制度和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完善城鄉就業管理服務制度,加強公共就業服務,職業技能培訓和擇業觀念教育。十一五期間累計新增城鎮就業14.3萬人,就業率達96.5%;“招工、培訓、就業”三位一體工作模式在全國推廣。
三是全面深化社會保障。全面推進企業社會保險,使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人數達17.05萬人,征繳總額達6.73億元。加快失地農民基本保障制度建設,穩步推進新農保試點,使參保人數達31萬人。提高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對象保障標準及孤兒養育標準。城鎮醫療和養老保險參保率、資金征繳率、資金社會化發放率均達100%。在全省率先為80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補貼;率先實行農民低保制度;率先對村干部和失地農民實行養老保險。
推進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五年來新建廉租住房4273套、經濟適用住房32.9萬平方米,改造城市棚戶區50.8萬平方米;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32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7平方米;農村人均居住面積達47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17平方米。2010年住房保障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兩房一改”11項指標排名中有6項位列全省第一。
四是重點強化健康保障。鞏固完善新農合制度,參合率穩定在92%以上,籌資標準每人每年提高到150元,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倍左右。統籌基金使用率和一次性報賬率分別達85%、90%以上。推進縣、鄉、村和城市社區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市直三家公立醫院均晉升為三級甲等醫院,15所鄉鎮中心衛生院改造全面完成。加強食品藥品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創建國家級食品藥品安全示范城。推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農合和大病醫療救助“三網一線”管理。人均期望壽命由“十五”末的74.8歲提高到76.4歲。
五是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實施科技創新“543211”工程。基礎教育工作居全省前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推進,在全省率先實施“幼兒進園、小學進鎮、中學進城”工程。職業教育在校生由6.8萬人增加到9.3萬人,并率先在全省實行新余籍初、高中畢業生就讀本市職業院校補貼政策。新余高專成功升本,填補了我市無本科院校的空白。
六是切實提高收入水平。著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010年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17358元和7476.2元,“十一五”期間年均分別增長13.9%和14.3%。
總之,今后五年,我們要在認真總結十一五期間經驗的基礎上,采取更加切實有效的措施,分好蛋糕。一方面,通過發展經濟,把經濟總量這個“蛋糕”做大,另一方面,通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讓全體人民都能夠共享新余改革發展成果。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
編輯:anna
相關閱讀
新余市人民廣場設計(圖)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廣場總體規劃設計面積6萬平方米,總造價17300萬元。該廣場是一個集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綜合廣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