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園藝師改變癌癥治療“風景”
英國蘇格蘭園藝師瑪吉·凱瑟克·詹克斯十多年前死于癌癥。而如今,在她的理念指導下創建的多家“瑪吉治療中心”為許多癌癥患者提供了如“家”一般溫馨宜人的治療環境,幫助他們抗擊病魔,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媒體評價,瑪吉改變了癌癥治療的“風景”。
瑪吉47歲時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5年后,醫生發現癌細胞已擴散至她的肝臟、骨骼和骨髓。
瑪吉和丈夫查爾斯隨后去蘇格蘭首府愛丁堡一家醫療中心就診,被告知瑪吉的生命只能延續“兩至三個月”。由于當時就診病人過多,夫婦倆走出診室后被安排在走廊等待進一步檢查。
瑪吉回憶,他們在“沒有窗戶的走廊中”等候,“不時有護士走過,問我身體狀態怎么樣。我勉強笑笑,回答‘還好’”。
就是這條狹長的走廊,給了瑪吉不少靈感。她當時想:難道癌癥患者就必須在這樣“可悲的”環境中接受治療?難道這些人不需要受到尊重、不配擁有私人時間、空間?
瑪吉認為,癌癥患者應有權選擇治療方式,應在更優美的環境中慢慢“消化”生命即將耗盡的消息,而不是成為“醫院生產線上的產品”。
她設想,這些癌癥治療中心的病房應為患者提供“私人空間”,“讓她們有地方獨自哭泣,然后擦干凈臉上的淚水,照照鏡子,確認自己準備好再次面對外面的世界”。
瑪吉的女兒莉莉現年30歲,得知母親癌癥擴散時才十幾歲。莉莉回憶,母親病入膏肓之際,床榻上總是堆滿圖紙。她后來才明白,那些都是第一家“瑪吉中心”的設計手稿。
勞拉·李曾是愛丁堡一家醫療中心的護士,為瑪吉提供過服務。她回憶,自己和瑪吉成為了朋友,兩人擁有相同的夢想:在英國創建適合癌癥病人的治療中心。她們為此曾拜訪了英國和美國的多家治療中心。
瑪吉1995年7月病逝。在去世15年后,這名園藝師的夢想得以成真。
英國《衛報》援引一份近期公開的研究報告報道,癌癥治療中心的“建筑環境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康復時間”,“人們所見的東西可以影響他們本身”。
英國醫學會今年承認,癌癥治療中心的建筑風格是影響患者康復的重要因素之一。這家機構敦促各家醫療機構今后在建筑工程中“將項目設計列入首要考慮因素”。
瑪吉生前說,她“不想因害怕死亡而失去生活樂趣”。“瑪吉中心”不像診所、收容所或度假地,而更像一個自由活動中心,為患者提供治療信息、營養建議、放松課程以及心理治療。
曾服務過瑪吉的護士李目前是多家“瑪吉中心”的首席執行官。不少人認為,李為人熱情、富有親和力;如果沒有她的持之以恒,“瑪吉中心”不可能有現在的成就。
“癌癥治療的情況變了,”李說,“越來越多的人活了下來,患者確診后活下來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患者對類似‘瑪吉中心’的醫療機構的需求從來沒像現在這么旺盛。”
瑪吉的女兒莉莉繼承了父母的事業,身為景觀設計師的她曾為設在中國香港的“瑪吉中心”設計花園,現階段正在為英國格拉斯哥一家“瑪吉中心”設計花園。
現階段,英國內外一共有15家“瑪吉中心”,各家中心的風格不盡相同。
1996年,第一家“瑪吉中心”在愛丁堡開業。這家中心依托于曾為瑪吉確診癌癥擴散的醫療機構。醫生馬克·狄克遜說:“我們有好醫生……但‘瑪吉中心’的醫療工作者是精英中的精英。”
2002年,第二家“瑪吉中心”在格拉斯哥落戶。這座單層紅磚建筑物坐落在凱爾溫格羅夫公園旁,風格古樸,內設圖書館、開放性廚房等。
2008年,“瑪吉中心”入駐英國首都倫敦。它的外表漆成溫暖的橙黃色,與整個城市灰蒙蒙的主體色調形成鮮明對比。
依托于屯門醫院的中國香港首家“瑪吉中心”自2008年12月起營業。瑪吉的女兒莉莉設計了這家中心的花園。她說:“屯門醫院的‘瑪吉中心’為癌癥患者提供了治療場所,還給了他們結識病友的機會。這里讓你感覺受到關心、照顧。”
瑪吉的父親是一名企業家,曾在中國上海做生意,會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中國傳統文化深深地影響了瑪吉的飲食習慣和審美觀,這在一些“瑪吉中心”的建筑風格中有所體現。
除現有15家“瑪吉中心”外,2012年前,還將有7家“瑪吉中心”投入運營,其中一家將落戶英國牛津的拉德克利夫醫院旁,周圍被森林環抱,可為患者提供廣闊的戶外活動區。
編輯:jade
相關閱讀
具有便利設施的綠色空間——英國沃姆浩特公園改造設計
沃姆浩特公園位于倫敦西部高密度的城市環境中,為城鎮動植物提供棲息場所。然而,多年來,公園中的設施得不到足夠的維護,年久失修,公園也失去往日良好的景觀【詳細】
英國爺爺耗時13年用樹籬剪出45米“巨龍”
據外媒近日報道,英國的一位老爺爺約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