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二氧化碳水平或改變植物進化路線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最新報道,密歇根大學最近一項研究指出,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增加導致全球變暖,可能影響植物與昆蟲之間的相互作用,改變植物的進化路線。
自然界很多植物都能產生一些苦味毒素以保護自己不被昆蟲吃掉,乳草也是其中之一。這種化學防御導致了植物和昆蟲之間的長期斗爭史,如馬利筋乳草和吃它們的黑脈金斑蝶毛蟲。蕾切爾·萬尼特和馬克·亨特對密歇根州北部的一種普通乳草敘利亞馬利筋進行了調查,研究了不同基因的乳草種系對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不同反應,以及這種反應如何影響它們被昆蟲吃掉的可能性。
研究人員在實驗中不斷增加二氧化碳濃度,觀察乳草在生長、無性繁殖、產生化學和物理防御等方面受到的影響。盡管隨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所有乳草都長得更大,所有的種系生長繁殖都有所提高,但它們在抵抗食植昆蟲的化學和物理防御方面卻大不相同。尤其是它們產生的心臟毒素如強心甾烯類,某些乳草種系隨著二氧化碳增加所產生的強心苷增加,而大部分種系卻會降低,有些甚至降低了50%。另一種與化學防護相反的途徑,是物理防護。如植物葉子更堅硬,生長更快,耐受毛蟲啃食的能力就越強。
萬尼特指出,雖然植物的防御策略幫助還是妨礙了黑脈金斑蝶毛蟲尚不明確,但研究結果提供了植物對二氧化碳增加的反應方面的證據,顯示了植物保護機制的遺傳基礎差異,植物—昆蟲互動的變化,以及互動作用如何影響了植物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
主要研究人員、密歇根大學亨利·格里森學院生態(tài)與進化生物學研究生萬尼特說,植物自我保護和昆蟲食用植物的方式,都和環(huán)境因素如二氧化碳濃度有關,這些因素會改變食植昆蟲帶來的“選擇壓力”,從而影響植物進化。選擇壓力是進化的動力,會導致一個群體的基因構成改變。如果昆蟲給植物帶來過多危險,植物就無法成功繁殖,而那些遺傳了抗蟲基因特征的植物就會占據優(yōu)勢。這種優(yōu)勢會使具有抗蟲基因特征的植物在種群上更加廣布,由“壓力”而驅使植物的抗蟲性增強。
編輯:jade
相關閱讀
一基因影響植物莖葉形成
日本一研究團隊日前宣布他們找到了影響植物莖葉形成的關鍵基因,這項成果有望為研究植物進化過程提供重要線索。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