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路設計時應注意的問題
我們說的園路一般是是指綠地中的道路、廣場等各種鋪裝地坪,它是園林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是園林的骨架、網絡。無論是我國講究峰回路轉、曲折迂回的古典園林,還是講究平面幾何形狀的西歐古典園林,它們都默默地彰顯著不同園林的韻味與風格。
下面我們就園路設計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一下探討:
1.首先來看一下園路的類型和尺度一般綠地的園路分類
1)主要道路。聯系全園,必須考慮通行、生產、救護、消防、游覽車輛。寬7~8米
2)次要道路。溝通各景點、建筑,通輕型車輛及人力車。寬3~4米。
3)林蔭道、濱江道和各種廣場。
4)休閑小徑、健康步道。雙人行走1.2~1.5米,單人0.6一l米。健康步道是近年來最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過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達到健身目的,但又不失為園林一景。
2.三個方面的建議
1)園路的鋪裝寬度和園路的空間尺度。
這是有聯系但又不同的兩個概念。舊城區道路狹窄,街道綠地不多,因此路面有多寬,它的空間也有多大。而園路是綠地中的一部分,它的空間尺寸既包含有路面的鋪裝寬度,也有四周地形地貌的影響。不能以鋪裝寬度代替空間尺度要求。一般園林綠地通車頻率并不高,人流也分散,不必為追求景觀的氣魄、雄偉而隨意擴大路面鋪砌范圍,減少綠地面積,增加工程投資。倒是應該注意園路兩側空間的變化,疏密相間,留有透視線,并有適當緩沖草地,以開闊視野,并借以解決節假日、集會人流的集散問題。園林中最有氣魄、最雄偉的是綠色植物景觀,而不應該是人工構筑物。
園路和廣場的尺度、分布密度。
這應該是人流密度客觀、合理的反映。上述的路寬,是一般情況下的參考值。路是走出來的,從另一方面說明,人多的地方,如游樂場、入口大門等,尺度和密度應該是大一些;休閑散步區域,相反要小一些,達不到這個要求,綠地就極易損壞。60~70年代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公園草地,被喻為金子鋪出來的,就是這個原因。現在很多規劃設計,反過來夸大第五立面、鋪砌地坪的作用,增加建設投資,也導致終日暴曬,行人屈指可數,于生態不利,不能不說是一種弊病。
當然,這也和園林綠地的性質、風格、地位有關系。例如,動物園比一般休息公園園路的尺度、密度要大一些;市區比郊區公園大一些;中國古典園林由于建筑密集,鋪裝地往往也大一些。建筑物和設備的鋪裝地面,是導游路線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園路,是園路的延伸和補充。
主次明確,循序漸進。
在大型新建綠地,如郊區人工森林公園,因為規模宏大,幾千畝至萬畝,要分清輕重緩急,逐步建設園路。建園伊始,只要道路能達到生產、運輸的要求,例如,每200~500米,其密度就可以了。隨著園林面貌的逐步形成,再建設其他園路和小徑、設施,以節約投資。初期建設也以只建園路路基最為合理有利,如南匯的濱海人工森林公園。
3.園路的線型
1)規劃中的園路,有自由、曲線的方式,也有規則、直線的方式,形成兩種不同的園林風格。當然采用一種方式為主的同時,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補充。上海楊浦公園整體是自然式的,而入口一段是規則式的;復興公園則相反,雁蕩路、毛氈大花壇是規則式,而后面的山石瀑布是自然式的。不管采取什么式樣,園路忌諱斷頭路、回頭路。除非有一個明顯的終點景觀和建筑。
2)園路并不是對著中軸,兩邊平行一成不變的,園路可以是不對稱的。
3)園路也可以根據功能需要采用變斷面的型式。如轉折處不同寬狹;坐凳、椅處外延邊界;路旁的過路亭;還有園路和小廣場相結合等等。這樣寬狹不一,曲直相濟,反倒使園路多變,生動起來,做到一條路上休閑、停留和人行、運動相結合,各得其所。
(4)園路的轉彎曲折。為了延長游覽路線,增加游覽趣味,提高綠地的利用率,園路往往設計成婉蜒起伏狀態。例如,在轉折處布置一些山石、樹木,或者地勢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綠地中;而不是三步一彎、五步一曲,為曲而曲,脫離綠地而存在。陳從周說:“園林中曲與直是相對的,要曲中寓直,靈活應用,曲直自如。計成的話要做到:”雖由人作,宛如天開。“
園路引導游人到景區,組織游覽線路,沿路組織游人休憩觀景,園路本身的鋪裝、線型、色彩等也是園林景觀一部分。若在設計時注意到以上問題,或許會讓我們的園林設計更舒適也更耐人尋味。
編輯:milili
相關閱讀
排水溝: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設計和技術
排水溝細節【詳細】
弗雷德里克?斯坦納:人類世中的生態智慧
3月8日上午10:30, 在北京林業大學學研中心,賓夕法尼亞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弗雷德里克·斯坦納(Frederick Steiner)教授做了題為《人類世中的生態智慧——規劃設計的藝術》的講座,并與到場的師生親切交流。講座由北京林業大學王萬榮教授主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