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梁殿出現于14世紀末,到16世紀較為盛行。它的平面多為長方形,承重結構常采用筒拱;或單拱,或大拱兩側附有小拱,采用縱聯砌法。中國現存的有江蘇省南京靈谷寺、句容縣寶華山隆昌寺、蘇州開元寺、山西省五臺山顯通寺、太原永祚寺、北京皇史宬、天壇齋宮、頤和園智慧海等10余座無梁殿。明代初期無梁殿建筑用厚重的外墻來抗衡筒拱所產生的水平推力,明中葉以后改厚墻為厚壁柱,如上述開元寺、永祚寺等無梁殿,在結構、功能和節省費用方面有顯著的進步。當時有些無梁殿在發展中還出現了樓房。
無梁殿建筑在發展過程中受木構建筑的影響日漸顯著,主要表現在外觀、細部裝飾的摹仿上。明代初年無梁殿外墻面上平整簡潔,明中葉以后則每一開間均砌出半圓壁柱,上有仿木額枋樣式、磚雕及其他細部裝飾。無梁殿的出現同它的防火、堅固耐久的特點有關,如北京皇史宬就是存放皇室檔案的無梁殿。此外還同下述因素有關:制磚技術提高,產量增加,磚價降低,以及發券技術提高到已能砌筑10米以上的跨度的拱券。
無梁殿都是拱身順面闊布置,長3~7間連通,側壁開洞為門窗的大建筑,多用在宮殿寺廟中。另外,明清時在山西中部盛行磚砌筒拱住宅,拱身垂直于建筑正面,每間一拱,并列3~5拱為一排房屋,正面裝門窗,加木構檐廊,頂上做平屋頂,或局部做瓦屋頂,稱磚窯洞,是當時大量建造的筒拱建筑。
最新評論: |
![]() 園 廊 |
![]() 方尖碑 |
![]() 模紋花壇 |
![]() 凱旋門(Triumph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