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窗
漏窗:俗稱花墻頭、花墻洞、漏花窗、花窗,是一種滿格的裝飾性透空窗,外觀為不封閉的空窗,窗洞內裝飾著各種漏空圖案,透過漏窗可隱約看到窗外景物。為了便于觀看窗外景色,漏窗高度多與人眼視線相平,下框離地面一般約在1.3米左右。也有專為采光、通風和裝飾用的漏窗,離地面較高。漏窗是中國園林中獨特的建筑形式,也是構成園林景觀的一種建筑藝術處理工藝,通常作為園墻上的裝飾小品,多在走廊上成排出現,江南宅園中應用很多,如蘇州園林園壁上的漏窗就具有十分濃厚的文化色彩。
《園冶》一書中把它稱為“漏磚墻”或“漏明墻”,“凡漏窗有觀眺處筑斯,似避外隱內之義”。漏窗用于園林,不僅可以使墻面上產生虛實的變化,而且由于它隔了一層窗花,可使兩側相鄰空間似隔非隔,景物若隱若現,富于層次,并具有“避外隱內”的意味。用于面積小的園林,可以免除小空間的閉塞感,增加空間層次,做到小中見大。漏窗本身的花紋圖案在不同角度的光線照射下,會產生富有變化的陰影,成為點綴園景的活潑題材。
分類:根據制作漏窗的材料不同,可以把漏窗分成磚瓦搭砌漏窗、磚細漏窗、堆塑漏窗、鋼網水泥砂漿筑粉漏窗,細石堿澆搗漏窗、燒制漏窗等。其中磚瓦木搭砌漏窗為傳統做法,一般用望磚作為邊框,窗芯用選板瓦、筒瓦、木片、竹筋(或鐵片、鐵條)等,各構件之間的以麻絲紙筋灰漿粘結,使之成一體,其頂部設置過梁;磚細漏窗則由磚細構件構成,其節點傳統上以油灰為粘結材料,必要時或有可能適當以竹梢、鋼絲等粘結各構件。堆塑漏窗是以紙筋灰漿為主材塑成的漏窗,邊框與搭設砌窗相似,中間的圖案以鐵絲等構成骨架,再以紙筋灰漿多層粉成,僅在特別顯要的地方使用,現存極少;鋼網水泥砂漿筑粉漏窗是當前常用的,以鋼絲網、鋼筋、水泥作主要骨架,然后對面層粉刷修飾,其外框砼質為多,具有材料來源方便,圖案變化不受材料制約,制成后比較牢固等優點;細石磚澆搗花窗的不足是圖案單一,且芯的寬度不易掌握,在造園工程上不很適宜;燒制花窗用琉璃材料制作,是近代工藝,圖案色彩都很單調,也不適宜于古典園林,僅在獅子林西側山上的走廊上有少數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