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中心掛牌成立
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于4月16日在清華大學主樓報告廳宣布成立,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院士和結構生物學中心主任施一公教授共同為中心揭牌。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陳吉寧教授代表學校宣讀了關于成立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中心的決定。
清華校長顧秉林(左一)與結構生物學中心主任施一公共同為中心揭牌
中心依托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由醫學院和化學系共同發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醫學院常務副院長、著名學者施一公教授擔任中心首任主任。
顧秉林在致辭中表示,結構生物學是現代生命科學研究的重要主流前沿方向,對于解決一系列生命領域重大基礎科學問題,幫助人類更好地理解生命現象本質,指導新藥研究與開發具有重要意義。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中心的成立,將有利于改變目前校內各相關院系間較為松散的合作方式,有利于優化學科布局、統籌研究方向、協調資源配置,推動學科交叉,形成優勢力量重點突破,帶動全校生命和醫學相關學科的發展,并通過培養具有生物、醫學、化學、物理等多學科背景的復合型人才,適應社會日益增長的對生命科學綜合性人才的需求。
施一公代表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中心發表講話。他說,清華大學的結構生物學發展有比較好的歷史,隋森芳院士、饒子和院士利用冷凍電鏡和X-射線晶體學研究生物大分子結構做出了出色的工作。近年來,我們更是大力引進優秀的青年科學家,使清華的結構生物學研究實力更強。而清華大學最突出的一點是她有著很厚重的工程學科背景,所以促進學科交叉也是中心的一個重要目標。施一公表示,我們要利用好這個優勢,在結構生物學的研究方法上也獲得突破。
據悉,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團隊在國內前輩和同行的支持下,在與國際學術界的深入交流合作中,經過幾年的培育發展,目前已經成為世界領先的結構生物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之一。現有博士后、研究生和實驗技術人員約170名,獨立實驗室15個,研究工作涵蓋了現代結構生物學的諸多前沿領域,包括腫瘤抑制因子、細胞凋亡調節蛋白和糖尿病藥物靶點蛋白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研究。從2009年至今,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團隊在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科學》和《細胞》上以通訊作者的身份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11篇,充分顯示了中心良好的發展潛力,也展現了中國結構生物學研究領域的蓬勃生機。
與中心成立同期召開的“蛋白質科學前沿學術討論會”是一次有著極高水平的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在蛋白質科學及相關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著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交流分享當今蛋白質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與發展趨勢,這其中僅美國科學院院士就有5名。
著名生物物理學家、生物化學專家、生物膜專家楊福愉院士,著名生物物理學家、結構生物學專家梁棟材院士,著名植物生理學家匡廷云院士,著名細胞生物學家翟中和院士,著名生物物理學家施蘊渝院士和著名結構生物學家常文瑞院士出席儀式,以表對中心成立的祝賀。
來自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同行、業界伙伴以及醫學院、生命學院、化學系等相關院系的教師、學生400余人參加了成立儀式。
編輯:ree
相關閱讀
清華大學風景園林學科學位授權點通過評估
日前,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風景園林學工學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順利通過專家現場評估。 【詳細】
2017清華大學新增風景園林本科專業
今年,清華大學招生打破院系壁壘,全面推行16大類招生、培養和管理改革;新增兩個本科專業:土木類的交通工程專業和建筑類的風景園林專業【詳細】
新3D系統可打印建筑物基本結構
可以通過3D打印生產的材料列表已經發展到不僅包括塑料,還包括金屬、玻璃、甚至食品。目前,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進一步擴大了這一清單,設計了一個可以打印整個建筑物基本結構的3D系統。【詳細】
城市更新中的結構性視角
近年來,城市更新正在逐漸成為一個熱門議題,我想也會成為一個常態化的熱門議題。我們大多數認為2014年將會是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一個拐點,城市發展的重要領域將從對外擴張轉向內向優化,這意味著城市更新將是新常態中的一個持久性進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