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花是什么樣的嗎?
沈陽師范大學古生物研究所所長孫革教授和他的課題組最近在英國《自然》雜志上公布了其最新發現:繼“遼寧古果”、“中華古果”以及“十字里海果”之后,他們在遼寧西部又發現了古老的“第四朵花”——“李氏果”。孫教授接受本報專訪,傳遞這四朵金花穿越時光隧道悠悠襲來的古老芳香……
最新發現
“優美李氏果”:一億年前的沼澤之花
最近,一張古老的植物化石照片登上了英國《自然》雜志的封面。封面文章是我國古植物學家孫革教授和他的課題組撰寫的論文《中國早白堊世真雙子葉被子植物》。
這種新發現的古植物,發現于遼寧凌源距今約1。24億年的地層中,是迄今發現最早的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也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現生花近親。相比其他三種古老的花:“遼寧古果”、“中華古果”以及“十字里海果”,它又稱“第四朵花”。“它為尋找地球‘最早的花’提供了新的線索。”孫革說。
李氏果化石
藏身百姓家的“第四朵花”
這塊植物化石被命名為“優美李氏果”,這背后有一個故事。
那是2007年春節過后的一天。一位朋友帶孫革到沈陽的一位化石愛好者、收藏家李世銘先生的家中。在琳瑯滿目的遼西古生物化石中,孫革注意到一件保存相當完好的植物化石,他意識到,這很可能就是他一直在尋找的“第四朵花”,但當時他并未露聲色。
李世銘先生知道孫教授是著名的古植物學家,便慷慨地拿出這件珍藏的“寶貝”,請孫教授做研究。此后,孫革教授帶課題組赴凌源實地考察了化石產地附近的地質情況。經過近4年潛心研究,“第四朵花”的身份最終清晰起來。為感謝李世銘先生的支持,孫革教授提議,將這件化石的新屬名贈給李先生,得到大家的贊同。于是,他把這一新的化石標本命名為“李氏果”( Leefructus ),又由于化石保存得較為完美,種名被稱為“優美”(mirus)——“優美李氏果”(Leefructus mirus )的名字由此誕生?!蹲匀弧冯s志將關于“李氏果”的論文正式發表后,這一新屬種的名字得到了世界的承認。
李氏果模式標本
亭亭玉立“水邊佳人”
盡管現在的遼西地區土地貧瘠,風沙肆虐,在一億多年前的晚侏羅紀時期,這里卻是遍布湖泊,綠洲散布其間。在湖中有各種雙殼類、腹足類生物生活,狼鰭魚、北票鱘在碧波中游弋。兩棲類的滿洲龜,時而在水里嬉戲,時而爬上岸曬太陽??铸埡网B兒在岸邊覓食。有花的植物綻放花朵,成千上萬的昆蟲在花叢間飛舞,很可能已經開始了采蜜活動。這片地區品種繁盛的動植物資源,是著名的“熱河生物群”,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動植物化石,成為古生物研究的寶庫。
在這個動植物的天堂中,李氏果就是生活在其中的一員。它個頭不高,葉子邊緣曲折優美,花托扁平而精致,儼然在水邊亭亭玉立的佳人。
在它附近生活的,還有個頭小小的狼鰭魚。“李氏果的植株長約16厘米,化石標本的巖石厚度約1厘米。李氏果的兩側還各有一條小魚,長不到4厘米,叫‘戴氏狼鰭魚’,這是著名‘熱河生物群’傳統的三個主要代表化石之一。狼鰭魚的發現使我們認識到,這里曾有過湖水或河水的存在,李氏果可能生長在濕地或沼澤的環境。”孫革說,“李氏果非常接近現生的毛茛科植物,形態上很像現生的鐵線蓮或雀翠花。由于它產于早白堊世早中期的義縣組,對于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來說時代最早,因此,李氏果是我國乃至全球迄今最早的與現生被子植物有直接系統演化聯系的被子植物化石,即有花植物的近親。”
這個發現意義不容忽視。美國康奈爾大學植物部主任W·克瑞派教授說:“它的發現,為我們更好地了解有花植物的演化歷史作出了貢獻。” 李氏果的發現,為地球上現在生長的花兒們找到了一個最古老的近親。
那些神秘的遼西古花……
1998年以來,孫革和他的課題組先后在遼西發現三種古老的花,加上最新公布的李氏果,構成了聞名世界的“四朵金花”。事實上,近十幾年來,古植物學家們在這一領域的研究突飛猛進。遼西也成了世界聞名的大花園。
李氏果復原圖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