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發:太空百合將怒放世園會
百合育種走產業化,有的技術全國領先
“L/O新品百合是今后全世界發展的趨勢,喇叭型、花色鮮艷,植株強壯,抗病性強,而且容易成活。”該公司助理邱敏說。邱敏畢業于重慶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現任總經理助理。同事小嚴畢業于中科院生物研究所,與邱敏不同的是,小嚴管理種植栽培領域,兩人都是去年引進的研究生。
據程千發介紹,公司現有員工20多人,50%是大學生,百合育種屬高端產業,為了公司今后的發展現在就應儲備人才。
目前公司主要從事自主創新百合種球的生產,經過十多年的反復試驗和研究,已經掌握了百合種球生產過程的三個重要環節:種球的擴繁、商業種球的生產和種球的冷藏技術,這三項技術處于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水平。目前瓶苗百合球直徑可達1—1.5厘米,百合種球的冷藏已經能夠達到12個月。
利用百合進行遠源雜交,到目前止,公司自主培育了100多個百合新品種,其中有7個新品種通過農業部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的審查。去年年底,“巨神”、“光彩”等14個百合新品種還成功通過世界權威園藝作物鑒定機構英國皇家園藝學會(RHS)審核,正式通過了國際植物新品種登錄。
今后要發展百合文化之路,開發食用藥用百合產品
早在2006年,公司就將2200顆百合種子通過我國首個專業育種衛星“實踐8號”送入太空,從太空返回后,這些種子開始在中科院植物所進行胚芽培養,當年10月培育成種球,在2009年6月開花。篩選后的優秀百合品種申請知識產權,培育成真正屬于中國的太空百合。種出的太空百合花出現了不少新的優良特征:普遍植株高大,花朵直立,非常漂亮,第一次開花時成為媒體焦點,給市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了太空百合的成功,在培育園的年輕人更是看到公司的前景。種球擴繁室里,年輕的工作人員每天忙著運用國內先進的種球擴繁技術,培育新品種百合種球,送到海南、山東、河南等地的種植基地進行產業化種植。通過一個小百合球,就能培育出50多株百合花。公司目前共有500多萬株百合組培球,到年底就能培育出1500多萬株。
“今后要發展百合文化之路,現場種植百合,為攝影愛好者、結婚喜慶活動提供現場鮮花,同時開發食用、藥用百合產品。”程千發信心十足地說,“今后要向文化方向發展,在提供種球的同時,還要繼續雜交出新型供觀賞、研發的百合新品產業化之路。隨著鮮花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花卉企業和花農也要逐漸涉足高科技育種領域,讓花卉企業走出一條依靠科技創新,依托國內各大科研院所,搭載太空種子,促使品種不斷更新、企業層次不斷提升的良性發展之路。”
編輯:xiaxiaolin
相關閱讀
世園會將帶來哪些驚喜?
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已經進入倒計時100天。始于1960年的世界園藝博覽會(世園會)至今已經在歐洲、美洲和亞洲國家舉辦了30多屆。它不但是世界各國園林園藝精品、奇花異草的大聯展,也是增進各國相互交流,展示【詳細】
揭秘北京世園會三大看點
2019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簡稱北京世園會)將于明年4月至10月在北京市延慶區舉行。這屆由中國政府主辦、北京市承辦的國際級別最高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將有望成為展出規模最大、參展方數量最多、影響力最廣的世園會【詳細】
世園會園區明年4月試運行 10個展園完成建設
寒冬時節,位于延慶的世園會園區內一派火熱的忙碌場景。本月起,2019北京世園會各個展園進入室內布展階段,明年4月1日園區開始全面試運行,屆時綠化施工、運營體系、安保體系、物流運輸將同步啟動,并于4月15日前完成室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