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李和紫葉稠李都屬薔薇科櫻屬落葉喬木。由于它們是同科同屬植物,因此形態特征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尤其是樹木落葉后至樹葉變色前,這個時期兩者之間很難區別,園林施工時易出現調錯苗或栽錯苗的現象。
稠李和紫葉稠李的觀賞特性及在園林景觀配置過程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正確區別稠李和紫葉稠李十分必要。
冬態細區分
稠李和紫葉稠李的冬態較難區分,二者皮孔橫向,葉痕倒三角形隆起;不過仔細觀察仍然能找到不同點。二者在樹干、小枝皮色、皮孔、冬芽、葉痕、葉跡排列上均有不同。
稠李樹高13米至15米,樹皮灰褐色或黑褐色,淺縱裂,小枝紫褐色,色深,有光澤。小枝皮孔縱向開裂,較短。冬芽較大,圓錐形,暗褐色,芽尖稍外展。葉痕較窄,葉跡3個,幾乎排在一條直線上。
而紫葉稠李樹高達7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紫紅色,色淺,有光澤。小枝皮孔縱向開裂,較長。冬芽狹圓錐形,先端細尖,褐色,芽貼近小枝,芽尖稍歪生。葉痕較寬,葉跡3個,不在一條直線上,呈扁倒三角形。
夏態易辨別
稠李和紫葉稠李均單葉互生,葉緣有鋸齒,近葉片基部有2腺體。總狀花序,花白色,核果。而不同點則在于其葉、花和果實的形態和顏色。
稠李的葉子質地較薄,葉橢圓形、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邊緣有銳鋸齒,葉背灰綠色,無毛或僅背面脈腋有簇毛,后消失,葉表綠色,秋葉葉色變黃紅色剛,變色期短。
紫葉稠李的葉子質地較厚,葉片長橢圓形至倒卵形,先端漸尖,鋸齒較稠李尖銳,紫葉稠李初生葉為綠色,葉表有光澤,葉背脈腋有白色簇毛,進入5月后隨著溫度升高,逐漸轉為紫紅綠色至紫紅色,葉背脈腋白色簇毛變淡褐色,或消失,整個葉背有白粉,秋后變成紅色,整個生長季節,葉子都為紫色或綠紫色,變色期長。
稠李花序下垂,總花梗有葉1-4枚,小葉較枝葉小。花瓣較小,倒卵形。花期4-5月。
紫葉稠李花序直立,后期下垂,總花梗上也有葉,小葉與枝葉近等大。花瓣較大,近圓形。花期4-5月。開花較稠李稍晚近1周。
稠李核果近球形,較小,徑約0.7厘米至0.8厘米,成熟時紫黑色,澀,味較甜。果熟7-8月。
紫葉稠李果球形,較大,徑約1厘米至1.2厘米,成熟時紫紅色或紫黑色,果皮光亮,澀,稍有甜味。果熟7月至8月。從6月至10月份,隨著果實逐漸成熟,果色由淺綠到淡黃再到橘紅,秋季呈紫紅色或紫黑色,不斷換顏色的核果很有觀賞價值。
習性差異大
稠李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北部,遼寧東部山區極為常見。喜光,幼樹耐陰,抗寒力較強,怕積水澇洼。不耐干旱瘠薄,在濕潤肥沃的中性砂壤土上生長良好,萌蘗力強,病蟲害少,花序長而美麗,葉綠色,秋葉為黃紅色,是沈陽北陵公園陵后最常見的樹種,是一種良好的庭園觀賞樹。
紫葉稠李是中科院北京植物園10年前從北美引入的彩葉樹種。紫葉稠李適生性強,喜光,稍耐陰,耐寒冷,在北京、沈陽等地露地種植,很少發現凍害或抽梢,病蟲害較少。紫葉稠李經北京植物園多年引種繁育,并經苗木生產者多年引種栽培,在北方的廣大地區已凸顯其彩葉樹種的優良特性,目前在沈陽廣泛應用。
在栽培方式上,稠李是通過播種繁殖,紫葉稠李是通過扦插或以稠李為砧木嫁接繁殖剮。
園林應用各不同
稠李以觀花為主。稠李花序長而下垂,花白如雪,極為美麗壯觀。入秋葉色黃帶微紅,襯以紫黑果穗,十分美麗,是良好的觀花、觀葉、觀果樹種,可孤植、叢植、群植又可片植,或植成綠籬,還可作為行道樹以及小區綠化的風景樹使用。
紫葉稠李以觀葉為主。紫葉稠李近幾年成為北方地區優良的圃林彩葉樹種之一。從春天的粉紅色初芽,到展葉后綠色的枝葉,從夏季的初紅到紫紅色的樹冠,嫩葉鮮綠,老葉紫紅,其葉色變化極為豐富,與其他樹種搭配,紅綠相映成趣。紫葉稠李成景快,栽培移植容易,觀葉、觀花、觀果、觀葉期長等特點在北方城市園林綠化美化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紫葉稠李既可孤植、叢植、群植又可片植,或植成大型彩籬,又可作為行道樹及小區綠化的風景樹使用。
使用紫葉稠李時要注意配置的環境條件,特別是光照條件,紫葉稠李由于初生葉需要達到一定的積溫,葉色才能變紅、變紫,在半陰的生長環境下,葉子很少轉為紫紅色,所以需要栽種于全光照條件下,才能體現其色彩的艷麗。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