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973計劃項目“中國-喜馬拉雅地區生物多樣性演變和保護研究”,面向國家對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戰略需求,圍繞生物多樣性的起源、維持與喪失的過程與機制及其有效保護途徑這一關鍵科學問題和預定目標,經過3年多的努力,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系統性研究,取得多項重要成果:
圍繞喜馬拉雅-橫斷山區及其周邊地區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野外調查,采集了30多個動植物和微生物重要類群數百個物種和群體的5萬余份研究材料;篩選出一系列適用于物種和群體水平研究的綜合多基因遺傳標記系統和微衛星中性分子標記檢測系統以及與大熊貓、揚子鱷和朱鹮物種衰退和復壯緊密相關的MHC功能性分子標記檢測系統。應用以上標記系統重建了以該地區為分布中心的20多個動植物重要類群的系統演化研究,闡明了這些類群的起源和演化過程,揭示了小熊貓和八角蓮等10余個喜馬拉雅地區典型珍稀瀕危物種的群體遺傳格局。綜合解析了不同生態環境下生物協同進化與適應進化的遺傳機制,提出了“合作行為演化的非對稱性與不確定選擇假說”,揭示了雙子葉植物花發育調控網絡的進化模式和動物對能量代謝需求的適應進化的遺傳機制——線粒體氧化呼吸鏈基因進化模式,解析了重要資源生物殺線蟲細菌侵染線蟲的新機制。
截止到目前,已在國際主流刊物上發表SCI論文220余篇,其中影響因子大于9的高質量論文10篇,新增國家發明專利15項。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