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植物園等研究芒草能源作物取得重要進展
第二代能源作物需在干旱、貧瘠和不適合于糧食生產的邊際性土地上產生足夠高的生物量,才能在發展可再生能源和緩解氣候變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如何利用野生植物資源快速馴化培育第二代能源作物成為一個新的科學問題。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學科組李建強研究員與植物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對最有可能在我國北方和西北廣闊的邊際性土地上大規模種植的能源作物——芒草開展了研究。該研究小組將采自全國近百個芒草自然居群種植到寒冷的北方溫帶草原、貧瘠干旱的黃土高原及溫暖濕潤的華中地區等3個試驗點,發現芒草種類具有豐富的遺傳變異和極強的適應性,是可供培育耐冷、耐旱和耐貧瘠的高產能源作物。
該成果已在線發表于Global Change Biology Bioenergy,并迅速得到AAAS EurekAlert!, AlphaGalileo,ScienceDaily等的廣泛關注。
編輯:vivian
相關閱讀
洪湖和洞庭湖微塑料污染監測研究進展
微塑料是指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粒,廣泛存在于水環境中。由于形體微小,微塑料很容易被水生生物吞食,從而對生物造成機械損傷,生理病變,甚至死亡。水環境中微塑料的存在狀況及其帶來的環境風險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詳細】
武漢植物園花展持續到4月上旬
武漢植物園內花展自大年初三開始將持續到4月上旬。展出的花卉有蘭花、梅花、桃花、郁金香等。【詳細】
南非帝王花為武漢植物園增添濃郁非洲風情
9月28日,武漢植物園非洲風情節開幕,作為非洲風情節的重頭戲,南非帝王花展為植物園增添了一股濃郁的非洲風情,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賞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