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第一藏藥材桃兒七種植基地。(資料圖片)
藏醫藥產業是西藏六大支柱產業之一,是西藏特色、傳統產業。由于西藏藏藥材生長環境的特殊性,存在種子采集難、種子萌發率低、成苗難等問題,但是藏藥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又具有很大的市場開發前景和較高的經濟附加值,目前,存在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通過對翼首草、桃兒七等7種野生藏藥材撫育技術的深入研究,逐步完成了人工栽培、野生撫育技術研究和制定原生地保護措施相結合,建立5000畝藏藥材種植與保護基地(包括藏藥材種質資源圃),為實現西藏藏藥材資源可持續發展、成果轉化和藏醫藥產業化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常用藏藥材原料
陷入瀕危或滅絕的困境
藏藥材是藏醫藥發展的物質基礎,近年來隨著藏醫藥市場的開拓和生產的工業化,藏醫藥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藏藥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目前90%以上藏藥材的供給僅靠野生資源。隨著采集量的增大,不僅破壞了藏藥材種群的自然更新,也破壞著野生藏藥材的生長環境,由此引發的“掠奪式”采挖,致使一些常用藏藥材原料陷入瀕危或滅絕的困境。
據了解,以翼首草、藏菖蒲、獨一味等為處方原料的藏藥材資源嚴重不足,翼首草、藏菖蒲年消費都在1000噸左右、獨一味在1500噸左右,以桃兒七果實為處方的常用藏成藥有五種,由于桃兒七資源的稀缺,每年只能根據資源量來生產藏成藥,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
7種藏藥材
實現人工栽培
盡管西藏對藏藥材人工種植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礎,但對一些生長在高海拔或干旱地區的藏藥材的引種還是有一定的困難,“我們以藏成藥中用量大、資源相對稀缺的翼首草、桃兒七等7種藏藥材為研究對象,通過三年的實地資源考察和栽培技術研究,7種藏藥材的種子萌發率達到了70%以上,移栽成活率達到了80%以上,栽培技術已經成熟,完全可以實現人工栽培。”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說,在高原地區開展工作,存在著許多其他地區沒有的困難,如生長季節短、氣候多變等因素,一般需要3年以上才能確定試驗是否成功,然后再以此為基礎進行示范推廣,有效緩解了已上市的近90種藏成藥的資源緊張問題。
保護藏藥材資源
建立多個實驗點
“我們綜合分析了翼首草等7種藏藥材的生長環境類型、分布等,最終確定4個栽培和野外撫育基地及多個實驗點,總面積達到5000畝以上。”該負責人說,山南里龍村為桃兒七基地;墨竹工卡巴日卡村為白花秦艽野外撫育基地;堆龍德慶縣雄巴拉曲基地,為白花秦艽和甘青青蘭栽培基地;林芝八一鎮奇正基地,種植獨一味、翼首草、藏菖蒲、波棱瓜;堆龍德慶、林芝色季拉山、林周縣等地有多個野外撫育技術試驗點。“目前,基地內樹立了標識牌,修建了水渠、圍墻等基礎設施,并對當地農牧民宣傳了藏藥材資源保護的重要意義,傳授了一些簡單易懂的資源保護辦法。”
大范圍推廣種植
逐步緩解資源緊張現狀
3年來,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多次給各栽培、野外撫育基地和多個實驗點的當地農牧民近200多人就藏藥材的育苗、栽培管理、采收方法等內容進行了培訓,“西藏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其中之一是種植業品種不夠豐富,結構調整途徑單一,我們以后將進行更大范圍示范推廣種植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為農牧民增收、為農業增效。”該負責人說,通過藏藥材的成功種植,將逐步緩解資源緊缺狀況,為保護西藏有限的野生藏藥材資源和脆弱的生態環境起到積極而有效的作用。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