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新區垃圾山公園改造設計
優秀畢業作品:石家莊新區垃圾山公園改造設計
設計說明:本項目位于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63#地塊,規劃總用地約320畝,現場有一30米多的垃圾山,位于石家莊市東部,場地西側住宅居多,北側科研教育用地,南側商業用地,控制規劃將原本是垃圾宗地的63號場地定義為兼具休閑娛樂的科技主題公園。本設計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在不大幅度改動主體山形基礎上,篩選大石塊作為公園地形塑造,而主體山修筑水道,在不阻礙排水的基礎上,增加雨水利用率,加速先鋒植物生長,依靠植物穩定垃圾山山體結構。
排水道設計:方案A能夠較快的排走雨水,但是不利于山土吸收水分。方案B雖然能較好地涵養水源但是排水效率太低,也不利于山體穩定。綜合A、B兩個方案得出了現有方案:設計斜向排水溝渠,增大雨水滲透效率同時也利于排水。改造過后的垃圾山上山入口設置在南、北和東側,避免影響西側山體的視覺觀賞效果,同時為了增加游山路線的趣味性,沿路設置觀賞性強的植物。贊半山腰和山頂分別設置關觀賞休息區域,供人停留。排水溝也根據最優于山體穩定性的斜向排水方案。公園場地功能安排與設置結合周邊環境,與場地自身環境特點。公園主要活動場地設置在西面,考慮到主要游客來源于居住區和商業區,而且垃圾山位于公園偏東部,使得東面形成了狹長區域,不利于活動場地的設置。而東北角主要設置了以建筑垃圾進行造型的植物試驗場,一方面靠近科研教育用地,一方面也是考慮到東北角的游人量會比較少。西北角由生活垃圾填埋形成的小山坡改造成體育運動場地,西南角主要設置藝術活動場,場地上設置于科技主題相呼應的裝置藝術,可用于展覽,平時也可以作為游人活動場地。
公園有三個主入口,難免主入口場地同時有一個科技體驗館,環水的副館有餐飲功能,同時連接一個園中園。北面入口設置了公園管理處,西面入口時一個林蔭廣場。西北和東南角設置兩個主要停車場。環水包圍了山體,并且在觀景點最佳的中部形成開闊空間,螺旋上升的主要爬山路線,在半山腰和山頂都設置了觀景點,俯瞰整個公園。
植物種植與選擇說明:垃圾山種植需要選擇抗性強的前鋒植物,逐漸改善生態環境之后,再選擇抗性弱但觀賞性強的植物樹種,豐富生態多樣性,基本符合森林植被區域自然規律。
(1)基調樹種:國槐、洋白蠟、臭椿、欒樹。
(2)骨干樹種:刺槐、懸鈴木、銀杏、七葉樹、油松、臭椿、碧桃、榆葉梅、蠟梅、紫薇、丁香、龍爪槐、珍珠梅、五角楓、合歡。
(3)道路綠化樹種:圓柏、懸鈴木、欒樹(4)園景樹種:梧桐(5)園林綠化樹種:北京楊、河北、加楊、白皮松、銀白楊、青杄、白杄、雪松、玉蘭、月季、鋪地柏、黃櫨、牡丹、望春玉蘭、梅、四照花、金銀木、連翹、絲棉木、紫葉李、胡桃、鵝掌秋、元寶楓、毛泡桐、梓樹、毛徠木、黃金樹、垂絲海棠、雞麻、棣棠、貼梗海棠、黃刺梅、白樺、山楂、毛櫻桃、大葉黃楊、紅瑞木、文冠果、錦帶、木香、歐洲瓊花、猬實、板栗、胡桃、香茶藨子、南蛇藤。喬木等骨干樹的選擇還需要結合樹高,結合地形高度,形成層次錯落有致的視覺樹冠線。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專業獎: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環境提升改造
這是大學校園改造的一次創新【詳細】
石家莊打造滹沱河上核心景觀區 設9湖20景
  近日,《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規劃暨沿線地區綜合提升規劃》編制完成,《規劃》明確,要實施【詳細】
石家莊藍天行動 建設生態化宜居城市
“藍天”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報告中提出,未來五年,我市將堅持科學治霾、協同治霾、鐵腕治霾,通過加強頂層設計、調整結構、減少排放等措施,力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到2021年,PM2.5濃度降至每立方米68微克以下。 對報告中提出的目標任務和措施,來自我市各行各業特【詳細】
石家莊市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
從近日召開的2017年石家莊市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工作會上獲悉,今年5月1日起,該市將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降低建筑使用能耗,提高建筑品質,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