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植物引種一直是提高城市綠化水平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各地都在加大植物引種推廣規模和力度,越來越多的公司也涉足該領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同時也出現一些不科學的無序現象。本文對城市綠化植物引種推廣存在問題進行分析,以期引起業內人士的重視和反思,降低和避免引種本身可能導致的潛在危害性,促進綠化植物引種推廣的健康發展。
植物是城市綠化的主體,豐富多樣的植物是合理構建綠地群落和提高綠地生態服務功能和景觀功能的基礎;合理引進和應用多樣化的植物,有利于豐富城市生物多樣性,完善城市生態結構,提高城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因此,城市綠化部門無不將綠化植物引種推廣作為提高綠化水平和質量的重要途徑。如2000~2002年,上海市綠化管理局實施了“綠化植物多樣性行動計劃”,通過國內外各種途徑,引進推廣了大量綠化植物。根據初步統計,共推廣84科192屬353種(含178種13亞種162栽培變種),其中喬木38科68屬107種(含種以下單位,下同),灌木30科55屬109種,藤本11科14屬35種,草本植物28科61屬102種,初步改變了上海綠地長期存在的物種比較單一的被動局面,豐富了上海綠地植物景觀,提高了上海綠地的生態功能和景觀效果。其它城市也同樣加大綠化植物引種推廣規模和投入,綠化植物多樣性在短期內得到明顯提高。
但是,城市綠化植物引種推廣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植物引種本身也存在利弊,特別在目前大規模引種的情況下,更應該冷靜分析,正確對待,確保綠化植物引種推廣的健康發展,降低和避免引種本身可能導致的潛在危害性。
綠化植物引種推廣存在問題分析
近年來,城市綠化植物引種推廣呈現許多新特點,如引種推廣數量增多、規模明顯增大,并從以往的種子、枝條等繁殖體發展到多種徑級的植株,馴化間隔明顯縮短,甚至出現邊引進邊推廣的現象,這盡管有利于滿足城市綠化發展對新優植物的迫切需求,但也存在值得注意的無序狀態和潛在風險。
綠化植物引種的科學性和規范性遭到漠視
植物引種應以科學的理論和技術為基礎,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和引種風險,不恰當的引種不僅可能導致引種失敗和經濟損失,更可能產生嚴重的生態和社會后果,產生諸如生物入侵、危害環境、損壞地域綠化特色等后果。因此,植物引種部門具有權威性和規范性,應設置較高的“門檻”,形成準入機制。
近年來,由于新植物具有較好的市場價值,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涉足該領域。植物引種幾乎完全取決于利潤、市場需求、植物繁殖難易等,缺乏相關法規、條例和執法來限制和管理植物引種行為,許多引種單位和個人只根據局部利益的需要制定引種計劃,引種工作缺乏全盤性、預見性和長期性。導致苗木結構不合理,重復引種屢見不鮮,甚至不遵循嚴格規范的引種程序,將所謂的縮短引種植物的推廣周期視為“創新”和“新技術”,“當年引種,當年推廣”竟被視為“成果”,浪費了寶貴的資金和時間,也給植物引種留下隱患;同時,過于追求引進物種的完美和輕易否定、放棄物種的習慣,特別是盲目追求新穎綠化植物徑級的傾向,不利于引進品種類型的豐富性。
植物引種的基礎是生態相似性原則,但在利潤的驅使下,違背自然規律的引種現象時有發生,如片面對熱帶風光的追求和理解,江南地區大規模引進南方植物,如棕櫚科、桉樹屬、榕屬植物等,盡管暖冬和高投入的過冬保暖措施使一些植物僥幸過冬,但潛在風險和巨額投入不容忽視。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