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道安全:美國的教訓與啟示
近日,北京地鐵4號線發生的滾梯事故令許多人震驚。地鐵乘客對地鐵安全表示擔心是很自然的。對事故原因的調查得出最終結論可能還需要時間。不過,我們可以考慮世界各國地鐵系統安全的一些教訓和啟示。
國際經驗告訴我們,城市軌道交通事故的原因可分為六大類:設計問題;建設和制造質量;人為操作失誤;運營中發生的自然災害,如地震、暴風雪和凍雨;對設備、基礎設施和其他設施老化未及時采取措施;與安全有關的制度問題。
2009年6月22日美國首都華盛頓發生的致命性地鐵相撞事故,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案例,可以說明這六類原因的含意和范圍。華盛頓地鐵是美國第二繁忙的地鐵系統,也是美國建成時間最短的地鐵系統之一。華盛頓地方官員和美國國家交通安全管理局對事故進行了非常仔細和透徹的調查研究,發現根本原因與歐洲和亞洲其他國家發生的地鐵事故的原因十分相似。這些教訓可以提供給全世界作為參考。
華盛頓的地鐵事故發生在下午高峰時間開始時。一列地鐵列車撞上了另一列停下等待進站的地鐵列車的尾部,行進中的列車的車頭撞毀,造成兩列列車9人死亡52人受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全自動的列車控制系統未能發現停在站上的列車,因此沒有發出信號讓行進中的列車停下。造成人員死亡的原因是由于行進中的第一節車廂的前部被撞扁了,這節車廂于1976年投入使用,結構上的設計安全系數不足。
美國國家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調查發現了四個基本問題:地鐵運營管理部門未能對自動化列車控制系統的性能進行有效的維護和監測;華盛頓都市區交通局缺乏安全意識;該局董事會對交通安全的監督缺乏效力;聯邦法律要求的地方獨立安全監督機構和聯邦交通部公交署的安全監督未到位。這些發現對于其他地方有什么借鑒意義呢?
首先是體制的重要性。不僅要建立一個直接對最高管理層負責的安全部門,而且還要把安全工作貫徹到正規的日常運營和管理工作中,也包括對員工的能力建設和績效考核。還需要二級甚至三級獨立監督和技術支持。應在地方或省一級建立一個二級獨立監督機構,給予資金和權力來開展常規的安全保障活動。這個機構應進行例行安全檢查和研究,并負責應對任何可能影響系統的長期安全的事件。第三級或者說國家一級的監督——譬如美國交通部公交署的監督——也很重要,負責為全國所有交通系統的規劃、設計、管理和運營人員提供技術援助和能力建設,針對各城市共同的需求開展必要的研究,提供國家基準數據,甚至進行定期檢查。
第二個具有普遍性的重要啟示是,需要更加重視整個地鐵系統(而不僅僅是信號或列車控制系統)維護,使其一直保持可以接受的安全狀態。在1986年,那時華盛頓地鐵的規模還不及現在的60%,第一條線通車剛10年,聯邦政府就做了一項研究,首次估算需要多少資金,才能使地鐵系統保持一種良好的、安全的修葺狀態。此項研究發現,維護地鐵和公共汽車系統使其保持良好的修葺狀態,平均每年需要花費2億美元(按1986年美元不變價計算)。令人遺憾的是,地方當局未能跟進和投入必要的資金。
一個常見的現象是,地方對建設嶄新的、漂亮的基礎設施很感興趣,而對日常維護不太重視。但是,城市軌道交通的事故發生率和傷亡人數比私人轎車要低得多,只要管理部門和公交企業從悲劇事故中認真吸取教訓,公共交通安全就會繼續不斷地改善。
編輯:wenwei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