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下水道系統給我們城市規劃的啟示
--訪中國政法大學法制政府研究院副教授張莉
記者:您在巴黎生活過比較長的時間,您覺得巴黎的城市規劃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張莉:巴黎的城市規劃很有遠見。早在19世紀巴黎就已經有相當成熟的城市地下規劃。巴黎的地下水道都是有門牌號的。巴黎有個非常有名的博物館――下水道博物館(Sewer Museum),就在埃菲爾鐵塔附近。1997年我在巴黎的時候,參觀的第一個博物館就是下水道博物館。這個博物館之大超乎我的想象。
記者:對比巴黎的城市規劃,你覺得我們的城市規劃現在面臨哪些問題?
張莉:我覺得首先一個就是我們的城市發展太快,但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又沒有跟上。我們現有的管線,無論是下水道,還是供水、供熱、供電管線的容量都已經無法滿足現在城市規模的要求。其實不僅是地下水道問題,其他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也應該隨著城市的發展而升級。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當思考城市規模邊界問題,畢竟城市不是越大越好。
另外就是我們的城市還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理水平,尚缺乏整體觀念。我們不能因為內澇把地鐵站淹了,才發現我們應該更新下水道的設施。這種短視的行為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其實,城市內澇問題不僅是排水系統老化、無法適應現實需要的問題,我們需要從生態角度規劃城市雨水收集和存儲系統。巴黎非常重視綠化,遇到暴雨,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綠地、公園都能起到匯集、存貯雨水的作用。
另外還有日常管理的問題。目前,中國的城市管理經常是遇到問題了,大家都去做應急工作。問題一旦暫時解決,就不再有人關注。很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在我國一旦發生諸如嚴重內澇這樣的問題,各級領導可能包括市長都要親臨現場指揮。如果我們能多注重日常維護和管理,平時就保證各個環節都考慮到位的話,這樣的情況應該是可以預防,或者減少發生的概率的。
記者:那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張莉:我覺得城市規劃應該做到未雨綢繆。比如在北京,樹葉等各種垃圾都弄到下水道,不及時疏通,遇到大雨,下水道不僅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容易因堵塞而使問題更加嚴重。巴黎的下水井口都配有防護罩,有人定期清理井口垃圾及管道內淤泥,日常預防性的維護管理通常比較到位。
另外就是城市規劃應該有全局理念、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比如北京當時建天通苑社區時,可能僅僅考慮到要解決20萬人口的居住問題。但人除了住房和基本的交通需求外,還需要其他一些基礎設施,比如幼兒園、小學、醫院、市場、綠地、公園等。這些還都是地上的問題,地下的很多問題我們還沒有看到,也沒有發現。
城市建設,無論天上還是地下,都應該有配套的設施建設,也都應該納入到城市規劃中,而城市規劃不僅是技術問題,還有理念上的問題。有時候我們是沒有想到,有時候是想到了,但做得不好。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巴黎舉辦蘇州園林旅游文化推介會
日前,“世界遺產——蘇州古典園林”旅游文化推介會在中國駐法國使館文化處舉行。【詳細】
巴黎立法:全民當城市園藝師
身為全球最浪漫的城市之一,巴黎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鮮花之都”。巴黎人天生熱愛鮮花和園林,即使土地位置十分有限,也無法阻擋政府和居民致力于綠化環境的決心。【詳細】
巴黎政府要讓所有居民來綠化花都
為城市的綠化與環保,身為小市民的我們能做的有多少?法國巴黎最近通過一條法規,打算讓每一位居民都能為都市綠化盡一份心力,只要經過政府許可,就能綠化自己的住家或是工作場所,可在任何屋頂、樹下、圍籬邊或圍墻上種植植物,無論是種花或種蔬果都行。【詳細】
超自然花園:巴黎國際花園展
今年的花園節還邀請了 15 位藝術家在莊園的各個場地展出其作品,例如 2015 年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的得主El Anatsui 為莊園的歷史公園創作的一件全新作品; Marc Couturier 在城堡內和農莊庭院中帶來了“Skyquakes” (天空的顫抖)等。除此之外,莊園內還會展出攝影作品和繪畫作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