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園林生態與數字園林
2008年北京朝陽公園Quickbird遙感影像
第二階段(1990年-2000年):園林生態的定量化研究
1990-2000年,是在原有基礎繼續擴大影響、頗有成就的十年,期間,八五國家科技攻關專題-北京城市園林綠化生態效益的研究,以定量化研究北京城市綠化生態效益為中心,首次引入園林植物“綠量”的概念,首次建立了以綠量作為關鍵要素的園林生態效益評價方法,定量評估了北京城市綠化生態效益;在系列化研究城市園林植物的生態適應性的基礎上,重點推薦了適用于北京的園林植物,提出了提高北京城市綠地生態效益的合理綠化方向,以及喬灌草結合的復層結構種植模式,其定量研究成果,被引頻次合計超過了700次,后續對應研制的園林綠化生態效益定量經濟評價軟件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第三階段(2000年-2009年):園林生態研究水平全面提升
針對北京城市園林發展的新需求,從城市區域的尺度,為促進城鄉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努力探索多學科交叉下的新方法和新途徑,圍繞遙感普查、北京城市綠化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研究、城市園林綠化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與研究、小尺度氣象模式在北京城市綠地建設規劃中的應用等課題,繼續加強國內外合作研究,著力解決園林生態學所面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為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北京城市楔形綠地系統規劃建設、集中綠地改造等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撐、是園林生態研究成果相對最豐碩的時期。跟蹤調查顯示,重點區域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編輯:gloria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