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是必要因素,是現代觀賞石的物質載體。質,即質地,指某種材料的結構和性質。奇石的質不強調材質的優劣,而是看奇石的質地是否純正堅實、光滑細潤、皮殼完整、包漿老辣、手感舒適等。所謂“玉石好于水石,水石好于山石”的說法,難免偏見之嫌。過度強調質的優美,反而降低了它的藝術性,實際上已將它納入到寶玉石的范疇了。說質是現代觀賞石的必要因素,是因為形和色必須要有一個相適應的物質載體,沒有相應的質地來襯配,總覺得不夠完美。一般地說,質對奇石審美價值的影響要小一些,不要以為質地不優美,就會大大影響它的觀賞性。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一些石種質地的優越性。客觀地講,各地的奇石質地各有其特點,因而也形成了不同的賞石觀念。如有的追求古樸完整、有的追求晶瑩細膩、有的追求光滑圓潤、有的追求風化緊密、有的追求蒼勁老辣,如此等等,各有所好,我們無可厚非。至于說那個石種質地好,人們沒有必要進行橫向對比,也不要有尊卑之感。
紋是特別因素,是現代觀賞石的補充內容。紋,即紋理,指物體上呈現線條的花紋。這里需要加以說明的是,“紋”和“形”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奇石上的花紋是因巖漿侵入、巖層褶皺、礦質填充等原因形成的,其排列、組合、構造會呈現出多種變化,如凹紋、凸紋、平紋、線紋、面紋、直紋、卷紋等。這些花紋雖不如形那樣直觀、具體、明了, 但在視覺上也會給人一定的沖擊力,讓人產生一些流動、旋轉、節奏、韻律等感覺,從而激發出某種情趣,或者引發一些聯想。這類奇石,有的觀之形象、有的觀之抽象,有的觀之只能是意象,很難引起大家的共鳴。之所以將它列為現代觀賞石審美要素,是因為它也能打動人的視覺,引起人的興趣,讓人得到某種美的享受。說它是特別因素,是現代觀賞石的補充內容,原因就是它的花紋耐人尋味,與 形狀共同構成了一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奇石世界,所以也就滿足了不同層次人的審美需求。
綜上所述,“形、色、質、紋”這四個要素,是構成現代觀賞石的根本要素。“形、色、質、紋”是一種客觀存在,是天然形成的東西,雖然各自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但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既相互對立,又相互聯系,相互統一;既各自彰顯特性,又相互呼應,從而構建了一個完善的審美體系。假設一下:如果有形無色,則難免單調;有色無形,則難免空虛;有質無色,則難免乏味;有色無質,則難免低俗;如此等等,不成體統。因此,單獨或片面講求形好、或色亮、或質優、或紋美,都不符合大多數人的審美情趣。所以說,在鑒評現代觀賞石時,我們應當多關注“形、色、質、紋”的呈現狀況和組合關系,同時也要結合不同石種的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對于以黃河石為代表的各地圖案石,只要造型優美、色彩豐富、質地良好,就可以認定是珍藏品。對于以大化石為代表的各地優質石,只要質地細潤、色彩亮麗、紋理美觀,就可以認定是珍藏品。對于以雨花石為代表的各地紋理石,只要紋理漂亮、色彩鮮艷、質地光滑,就可以認定是珍藏品。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關于現代觀賞石的審美要素,雖然有了一個初步的認定,但爭議仍在繼續。有人建議再加“韻”、“意”、“動”、“勢”、“神”等字,我認為大可不必,因為這些感覺都是建立在“形、色、質、紋”基礎上的,是主觀認識的產物,是 情感的升華,是理想的境界,也是主觀的意念,或是主觀的要素,它們并不是構成奇石的客觀要素。要知道,老天在造石時,卻沒有想到這么多的東西,只能在“形、色、質、紋”上施展手段,所以,我完全贊同以“形、色、質、紋”為現代觀賞石的根本要素。既然倡導“百家爭鳴”, 不妨將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提出來,與大家共同進行探討交流, 以便進一步提高認識水平。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相關鏈接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