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應用于城市景觀水體
1.城市景觀水體與再生水利用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環境目標之一就是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事實上,環境質量已經成為我國大部分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高低的決定性因素,并明顯影響城市對外部的吸引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在生命世界與生態環境中,水是最活躍、最具動感的環境要素。在城市系統中,潔凈之水的供給是城市生命力的基礎保障,秀麗景觀與水體的構建是良好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的必要組成部分。缺乏河流與湖泊水體持續滋潤的城市,是不可能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也是難以長期生存的。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僅渴望清澈長流的河流以及碧波蕩漾的湖泊水面,而且期望依山傍水、綠蔭常在的居住環境。景觀水體的建設和維護相應成為城市基礎設施改進與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用于居住環境美化和生態環境改善的非飲用性用水量出現了快速增長的趨勢,尤其是住宅區的景觀環境建設和城市周邊的道路綠化。
然而,這些新的用水需求往往不在公共供水系統的原有服務區域內或供水能力之內,其結果是,要么費用高,要么缺乏水源。景觀水體的水源與水質問題已經明顯凸現出來,尤其是缺水城市。因此,有必要發展再生水,使其成為滿足這些新需求的重要途徑。
將再生水用于城市景觀環境,其優勢是十分明顯的:
(1)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角度講,這是一條經濟、合理的途徑,體現了城市水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恢復與循環流動,包括物理過程、化學過程和生物過程;
(2)從使用功能的角度講,可以滿足缺水城市對于娛樂性水環境的需要,還可以將景觀河道作為輸水渠道,提供沿途的城市綠化用水、城市雜用和其他可能的工農業用戶的水源,節省了長距離雙管路的投資;
(3)從水源調節角度講,可以通過娛樂性蓄水池調蓄水資源在時間上的分布不均,滿足干旱期的用水需求,同時通過改善水的流動、蒸發、移動、降水與滲透狀態,間接改善缺水城市的水源涵養條件,從而達到改善自然氣候條件以及水生態循環的目的。
因此,將城市再生水作為城市景觀水體的水源,不僅可以明顯緩解城市的缺水問題,而且可以滿足城市對于娛樂性水環境的需求,無疑是行之有效的污水再生利用途徑。
編輯:joe
相關閱讀
煙臺海綿城市全面開建 再生水將成為“第二水源”
昨日上午,芝罘區文化中心廣場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理處舉辦了第26個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活動,主題是“全面建設節水城市,修復城市水生態”。煙臺是缺水城市,在城市節水方面一直在探索使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詳細】
青島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三成 將建設海綿城市
作為第二批入選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的城市,青島將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詳細】
青島:再生水利用率達三成 將建設海綿城市
作為第二批入選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的城市,青島將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有效解決雨污水混流,消除城市洪澇災害等問題,努力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青島”。【詳細】
我國城市水資源的再利用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中國中國和美國目前面臨著同一個問題:如何有效地利用城市雨水資源。一些平均降雨量較大的城市仍然面臨著各種各樣水資源短缺的困擾。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敦和中國北京這樣的城市如今正面臨著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的威脅。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