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鑒定通過9省區濕地資源調查成果
近日,國家林業局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領導小組在京舉行2010年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成果專家鑒定會,與會專家一致同意遼寧、內蒙古等9省(區、市)10個調查單位的濕地資源調查成果通過鑒定。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出席會議。
張永利指出,濕地資源調查是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生態資源國情調查,是開展濕地保護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基礎工作,是制定國家濕地保護宏觀戰略規劃和法規政策的主要依據,也是履行《濕地公約》和開展國際重要濕地監測的實際需要。開展濕地資源調查,是建立全國濕地保護政策法規體系的基礎,是大規模開展全國濕地生態保護和恢復的前提,是建立全國濕地資源監測體系和加強科技支撐的需要。開展濕地調查,準確全面掌握全國濕地生態狀況,將有利于從戰略上整體提高濕地在國家生態建設中的地位,為濕地保護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發展機遇。此外,《濕地公約》及其相關決議都要求各締約國開展全國性濕地資源調查,并以此作為制定國家政策的依據,全面準確地掌握所有符合公約條件的濕地的生態狀況是履行公約的職責所在。
張永利說,國家林業局對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工作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濕地調查領導小組和專家技術委員會,同時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到2010年年底先后安排濕地調查專項經費4210萬元。在2009年完成了北京等6省市濕地調查工作的基礎上,2010年又部署開展遼寧、內蒙古、內蒙古森工、湖南、寧夏、福建、陜西、重慶、西藏和甘肅等9省(區、市)10個調查單位的濕地調查工作。9省(區、市)在工作中及時解決調查過程中出現的技術難題、認真開展濕地調查的準備工作、扎實推進外業調查和內業匯總工作、全面開展濕地調查質量檢查和驗收工作,圓滿完成了2010年濕地資源調查任務。
在2010年濕地調查工作中,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組織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局中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清華大學等3家中央技術支撐單位開展遙感圖像處理、區劃判讀和技術指導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召開專家技術咨詢會,解決重點濕地水環境相關因子調查、季節性濕地和濕地植物調查、采礦塌陷區水域濕地類型確定等技術問題。10個省級調查單位分別成立調查工作組織機構,各地配套資金共計3400萬元,共組建了11支專業調查隊,區劃調查了9萬多個濕地斑塊,獲取了約6000萬條的數據信息,并完成了調查報告。國家林業局西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和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對10個調查單位濕地資源調查工作及成果質量進行全面檢查。檢查結果表明,10個單位調查工作質量總體較高,綜合評定優良率達到100%。
編輯:gloria
相關閱讀
趙泰東:韓國江陵市鏡浦濕地修復計劃和現狀
從20世紀60年代,鏡浦濕地進行了大范圍的農耕地開墾,居民對鏡浦湖進行了圍湖造田,湖水面積也越來越小。隨著世界上對于濕地修復的重視,在鏡浦濕地也開始進行了修復的進程【詳細】
安徽5年新增濕地17萬公頃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加強安徽省濕地保護地體系管理有效性項目(GEF項目)終期評估會上獲悉,自2013年12月以來,安徽新增濕地面積17.53萬多公頃,濕地總面積達104.18萬公頃,占省國土面積的7.47%。【詳細】
云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保護區
高原出平湖,難能可貴,于是人們習慣性地把這些大湖大河稱為“海”。知名的麗江拉市海,不是海卻有比海景還要美的海景。【詳細】
海口:濕地入城美如畫
近年來,海口市用生態修復的方法對山水林田湖草進行一體化生態修復。截至目前,海口市共消除黑臭水體面積逾720萬平方米,建成區32條水體中31條告別黑臭。據介紹,海口生態修復帶動濕地入城,不僅改善水體水質,增強生態自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