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園 植物配置
蕪湖園景區植物配置
蕪湖園從空間上劃為四個部分,既起景區、主題區、水景區、休憩區。
起景區作為整個園區的開始,先以人造地形突出皖南多山的地域特色。進入景區植物配置以花架廣場為起點,中間為花壇,種以古樹名木,突出徽文化的古樸深遠。
廣場鋪地砌成魚形磚雕,內含蕪湖"魚米之鄉"之意;花壇上六個石獅則表示歡迎進入徽派園林;而花架支柱刻以磚雕,突出徽文化。經過廣場,既到柳春亭。
柳春亭位于蕪湖鏡湖柳春園內,是蕪湖一景。柳春園原名留春園,來源于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張孝祥懷念鏡湖所作詞《蝶戀花·懷于湖》"繞院碧蓮三百畝,留春待我春應許"。柳春亭內設張孝祥捐田百畝匯成陶塘(鏡湖)之磚雕。
穿亭而過,步入鐵畫景區。蕪湖鐵畫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340余年,是中國工藝美術的奇葩。該區以蕪湖古八景為媒,以蕪湖鐵畫為底,兩相結合,突顯蕪湖自然風光與人工巧匠之完美結合。
穿過鐵畫長廊,既到主景區。該區為景區主軸,把蕪湖館分為兩個部分。從主路到達這里,迎面是荷花池,結合霧噴,中以景石刻上蕪湖園,開宗明義。
軸線終點為江南園林的代表建筑四水歸堂,整個院落不上大門,視線直達最后的照壁,即鐵畫"迎客松",其既有歡迎全國各族人民到蕪湖游玩的寓意,也象征著蕪湖人民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徽駱駝"精神。院落的前臺為黃梅戲臺,既能唱戲吟歌,又能作畫撫琴,供人游賞。
穿過主景區,為水景區,蕪湖又稱"千湖之城",湖網密布,青弋江把城分為兩半,景區的水溪即為青弋江。以水溪為主景,輔以木平臺,置上垂釣雕塑,似這般閑情逸致,獨釣寒江雪。
水的盡頭為黃石假山,飛瀑直下。青弋江源自皖南山區,黃石假山借指黃山,飛瀑暗指源頭,荷花池指的是流入蕪湖到達終點,匯入長江。水溪之上設有曲橋供游人賞瀑觀山,假山上設有步道,供人們登黃山而望遠。
休憩區位于景區的最南方,堆以緩坡地形,與水景區相呼應,意指蕪湖"半城山,半城水"的城市特色,同時地形處理使該景區形成相對靜謐的空間,區內設以景亭。蕪湖鏡湖內有尺木亭,蕭尺木名蕭云從,字尺木,蕪湖人,為姑熟畫派創始人。該亭仍名尺木亭,既有蕪湖地方特色,又有文化氣息,同時也合安靜作畫之意。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北林大專家選出北京地區生態修復適宜樹種
為了給北京地區生態修復遴選最適宜的樹種,北京林業大學教授董麗率領團隊開展了植物材料搜集整理、評價篩選等方面的研究。針對工業廢棄地、垃圾填埋場、礦山廢棄地、水環境等不同類型的修復,專家們分別確定了對應的植物種類。【詳細】
屋頂綠化的植物配置不容小視
屋頂綠化在城市綠化中的意義非常重大,發展空間領域廣闊,也是我們今后追求高端綠化的重點項目,其裝飾及植物配置不容小視。【詳細】
山地植物配置應注意哪些方面?
在進行山地植物配置時應注重保護原有的天然植被,人工植樹以鄉土樹種為主,針闊葉混交,密植成林,體現濃郁的山林氣息。同時借山嶺的自然地勢劃分景區,每個區域突出一兩個樹種,形成各具特色的不同景區,豐富景觀層次。【詳細】
植物配置——不可或缺的園林塑景法寶
人類在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過程中,創造出高度的社會文明,促進了生產力的飛速發展。然而,在享受豐富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同時,人們卻不得不面臨環境的變化、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嚴峻現實。而生態園林的產生就是城市園林綠化最高層次的體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