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公園(多圖)
作品名稱:流浪者公園
作品地點:澳大利亞
如今,城市幾乎在一夜之間形成。全球的城市人口數量急速上升,貧富差距也在不斷增加。企業家、名人和體育新星不斷出現,他們是社會上耀眼的群體,然而同為當今社會產物的流浪者卻是悄無聲息、不為人見的一個群體。這一現象已經在全球很多主要城市出現,我們悉尼的"后院"也不例外--這里每天都在上演著有關人類的悲劇,絕望與無助的故事。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并沒有看到這些,或者不愿看到這些,因為每人都得為生計奔波。
盡管社會上有人確實真正關心無家可歸者,但也有人對此充滿了恐懼和偏執。悉尼市政府在推進一項兩處流浪者經常光顧的小型城市公園的重建計劃時,就引起了公眾的些許不安。這兩個公園分別是位于悉尼中央商務區邊緣的瓦拉穆拉公園和帕克街公園。瓦拉穆拉公園又稱為"流浪漢公園",是20世紀70年代因修建高架鐵路線而拆除一排房屋遺留下來的一片公共區域。它被險惡的高鐵橫穿而過,又毗鄰一處流浪者招待所,于是便成了流浪漢長期居住或者短期住宿的場所。這里不久便因為毒品交易和酗酒而臭名遠揚,公園的環境和設施更是受到嚴重破壞,衛生程度也遠遠低于可接受的社區衛生標準。這種負面形象甚至改變了路人的行為習慣--他們寧可專程繞遠路也不愿意穿越該場地走捷徑。
大多數人都認為流浪漢公園將繼續保留其被流浪者所使用的主要用途。對于市政府來說這是一個難題,因為他們不希望讓廣大公眾認為政府提供設施來合法化并鼓勵長期的流浪。如果必須要達到一個平衡--本質上來說,不是要通過設計將流浪者們排除在公園之外,而是要通過設計將更廣闊的社區融入到這個公園里來,才能鼓勵公園的共享使用和公共所有權。
我們從一塊人工地形,聯想到澳大利亞郊區住所平均尺寸的房間,從而提出流浪漢公園最初的改造概念。這一創意受到了一些人的贊賞,同時也讓人感到害怕--每一堵"墻"都可能隱藏不能被社會所容忍的行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公眾和政府中的偏執狂削弱了我們大部分的最初概念,同時公眾安全問題也幾乎是一個困擾。在設計這樣一個公共空間時,還要考慮現有的法律和規范,這可能會為我們的設計帶來一些困難。
在流浪漢公園的最終方案中,我們試圖保留一個舒適的人性尺度,并配備精心擺設的座椅,以在這個大公園區域中營造小尺度空間。這些座位的設計是我們對公園使用者的行為進行觀察后創作出來的--他們往往喜歡組成小群體,在公園里的不同區域聚集。這一行為特征體現在桌子四周座椅的朝向,同時座椅舒適的寬度也讓人們能夠朝另一個方向坐下。這種類似于"回旋飛鏢"般的座位形式,在為更多的人提供聚會餐飲的同時,也能為每個個體保留一定的空間。此外,座位還必須體現清洗過程,從而為維修機械留出通道。
編輯:yongqiang
相關閱讀
廣州全市公園將逐步拆圍透綠
廣州公園內被圍墻【詳細】
日本栗林公園 承襲唐風漢俗
蘇州是園林的大觀園,各式各樣的園林寄寓了無數王公貴族或風雅人士的夢想;日本承襲了中國唐風漢俗,對庭園的經營也不遑多讓,歷代藩主、將軍甚或天皇,無不精心設計優雅的庭園,既可休閑又能附庸風雅。此次廣島四國之旅,幸【詳細】
航拍沙巴最美酒店,俯瞰東姑阿都拉曼公園
由于香格里拉離沙巴國際機場特別近,所以經常會有飛機飛過,沒有經過申請是不能私自航拍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