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別開生面的技術交流會:現場收集技術問題,現場逐一解答,沒有條條框框的電子文件演示,主講人就坐在聽眾身邊,圍繞實際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問題答疑解惑。日前,借廣州花展的契機,昆明安祖花園藝有限公司在廣州錦漢會展中心,安排了這樣一場技術交流會。
在簡單的寒暄后,技術主講人昆明安祖花園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欽就直奔主題:以提升紅掌盆花品質為目的,請大家提出目前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同時,他拿出一個小本子和筆,開始認真記錄。來自上海、廣東等地的紅掌生產商,相繼提出了紅掌盆花生產中蟲害、病害、肥料、基質等相關問題,現場氣氛開始活躍起來。
病蟲防治細節多多
蟲害問題頗受現場聽眾的關注。對于蟲害的防治,李欽表示,防蟲跟防病有一個重要的相通之處,就是衛生問題,鞋底通常是最大的傳播途徑。安祖公司的生產基地對衛生的要求程度非常高,買鞋套、衣服,其實是最省錢的防治方法。另外,公司所有生產用資材都是離地的,一旦落地就扔掉不再使用,看似浪費,其實是切斷病蟲源成本最低的方式。
對于具體的治蟲方法,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紅掌最常見的蟲害有薊馬、蚜蟲、菜青蟲、根部線蟲4類,它們各有各的防治措施。對于紅蜘蛛,李欽認為市場上用來防治這種害蟲的藥物對新葉的傷害很大,其實紅蜘蛛怕高濕度環境,需要調控溫室內濕度來進行防治。對于危害葉片和花朵的薊馬,關鍵在于打藥頻率,薊馬繁殖很快,雖然第一次打藥會殺死成蟲,但必須連打3次,才能滅掉幼蟲,不然基質中還會長出幼蟲。打藥時,一種藥物一般使用兩次,第三次就換其他藥物,以提高滅蟲效果。菜青蟲是一類比較麻煩的蟲害,一個成蟲可以產下上百個小蟲,最簡單的防治方法就是人工捉,一般菜青蟲多出現在盆沿邊,晚上工人可拿手電去捉,當天發現就當天去捉,打藥也有控制力,但人工捉是最有效的辦法。
紅掌細菌性枯萎病是個被業內人士多次提及的話題。李欽說,紅掌盆花不同于切花,發現病害后,只要實施合理的措施,就可以把損害減到最小。“在溫室里發現細菌性病害時,工人往往過去把黃葉摘掉,其實這是嚴重的手傳播途徑。”李欽強調,正確的做法是堅決把病株用塑料袋套上、封口、扔掉,接觸過病株的工人當天最好不要操作其他溫室內的工作,再把周邊10盆紅掌也扔掉,以防隱患。不同季節,對細菌性病害的防治也有不同的方法。細菌性病害是水傳病害,在夏季高濕環境下傳播速度最快,當出現細菌性病害時,可適當降低空氣濕度。很多人用“干養法”預防細菌性枯萎病,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干養只是干了基質,而不是環境濕度,對病害的防治沒有任何作用。“堅持扔苗,是最好的控制方法。”李欽認為。
基質選擇或可創新
現場有種植者就紅掌基質的選擇提出疑問。李欽表示,基質主要根據紅掌根系的需要來選擇,適合的基質要給根系一個水和空氣平衡的環境。目前,安祖常用的是纖維規格20-40、pH5.5的基質。對于7厘米至9厘米的小盆徑產品,生產者可選用纖維規格10-30的基質。在歐洲,很多種植者用椰糠和泥炭復配在一起使用,對此,昆明安祖花公司也正在進行試驗,調整加入椰糠的合適配比。一立方米椰糠的價格約是泥炭的一半,使用兩者復配的基質,可以節省生產成本。當然,使用這種基質的前提是不影響紅掌品質。不過,李欽提醒,椰糠中含鈉、鉀等元素,生產者不要盲目使用,需要進行成熟的試驗。
最后,李欽再次強調:“紅掌生產不要神秘化,盡量只做百分之百正確的事,不要花大量精力去挑戰不確定的事。”很多種植者一直很關心品種選擇,其實生產管理才應放在第一位,做好管理,再挑品種才有意義,用錯肥、病蟲害頻發,再好的新品種也體現不出優勢。這一點需要種植者在實際生產經營中逐步體會。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