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異質空間植物固碳模型的遙感驅動方法”獲中期成果
“高異質空間植物固碳模型的遙感驅動方法”是2011年由華東師范大學周堅華老師牽頭,華東師范大學和上海植物園合作的國家自然項目。
城鎮綠化植物群自身和影響植物生產力的環境壓力因子的極高空間異質性,成為城鎮地區碳收支估算不確定性的主因。該項目將開發完全由遙感數據驅動的綠化植物群地上干生物量和地上凈第一生產力測算模型,實現模型驅動參數的自動提取;以分樹種單株測算取代現有碳收支模型中使用的基于生態群系的評估,來適應城鎮綠地樹種、分布、結構等的高異質性。最終給出城鎮綠地固碳性能精確快速和時空連續定量的合理解決方案。項目成果對于多層面評價城鎮綠化植物群的碳儲量分布、碳匯水平,以及由此產生的對碳循環的定量影響和城市的生態承載力等具有重要意義;為綠化需求總量、綠地布局、層次結構和植物材料等決策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
2011年,上海植物園主要對樣本骨干喬木香樟地上生物量、凈生產力與冠幅進行了相關性分析,得到香樟地上生物量、凈生產力與胸徑、冠幅的回歸模型及香樟的生長曲線,并在“城鎮綠地植物固碳模型的遙感驅動”技術框架中應用。目前已經通過砍伐獲取實驗建立了香樟為主,以及女貞、水杉和意楊4種喬木植物的生物量、凈生產力與綠量關系的模型,以及通過光合測定和年輪獲取,建立了香樟單株植物理論固碳模型,以期給出更合理的固碳預測方案,讓后續模型構建減少破壞性砍伐試驗。
2012年,項目組計劃再增加3—4種上海骨干樹種的生物量及生產力測定,做好通過四季光合測定和年輪鉆取方法,估算樹種理論生物量和凈生物量的生理實驗。同時,將探索環境因子和管養模式的差異,對植物葉N或葉綠素含量的影響,建立與光合固碳能力相關的回歸模型,確立光合理論凈生產力和生物量的修正系數。
高異質空間植物固碳模型的遙感驅動方法
編輯:gloria
相關閱讀
英研究人員首次在植物中發現稀有礦物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一些虎耳草屬(Saxifraga)高山植物的葉片可以產生稀有礦物球霰石,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植物志》上。【詳細】
生動綠意場景:家庭微景觀設計
一株綠色植物能為家居注入新鮮的氣息,而現在的綠色植物景觀設計也愈發新奇多樣,在玻璃花瓶/花盆之中,什么樣的微型景觀都有可能出現。9款家庭微景觀設計,為家搭建一處生動的綠意場景。【詳細】
植物與水的搭配讓景觀充滿詩情畫意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水景不外乎動景和靜景。一方靜水搭配靈動叢生的植物,便多了幾分令人愉悅的生機。【詳細】
湖南永州將再添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今天,從國家林業局傳來喜訊,祁陽縣創建太白峰國家級森林公園通過評審,這意味著永州將再添一個國家森林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