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個世界濕地日:保護濕地 共享幸福
2月2日是第16個世界濕地日,主題為“負責任的旅游有益于濕地和人類”,口號是“濕地旅游:一種美妙的體驗”。在保護濕地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的今天,濕地也正把自己最美好的東西饋贈給人類,濕地旅游就是其中之一。
濕地,因其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被譽為“地球之腎”,與森林、海洋并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隨著人類生態保護意識尤其是對濕地重要性認識的增強,加強對濕地的保護已經成為世界性共識。當前,很多地方的濕地經過保護和開發,逐步重現了往日的美麗景象,越來越多的旅游者走近濕地,享受著親近自然所帶來的身心愉悅。
但近些年來,一些地方對濕地資源的特殊性缺乏足夠認識,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疏于濕地保護,導致“濕地里種別墅”之類的事件時有發生,這類行為違背科學發展理念,對濕地形成極大威脅。
與之相反,我們欣慰地看到,一些城市已經意識到濕地保護的重要性,千方百計努力加大保護力度。在素有“北國春城”之稱的長春,雖然已經擁有數量可觀的濕地,但當地政府還是投資數十億元,繼續加大濕地保護。
在我國加快建設生態文明的今天,大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推進生態現代化,濕地生態保護顯得更加重要。我們要以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精神,珍視濕地作為公眾資源和一旦破壞就永難再生的特質,對濕地倍加珍惜,加快制定和完善保護濕地方面的法律法規,積極推進濕地保護機制和隊伍建設,保護好每一塊溫地。
編輯:liang
相關閱讀
粵港澳大灣區擬建設世界級森林城市群
記者從在佛山舉辦的全省綠委辦主任暨部門綠化和森林小鎮建設座談會了解到,廣東省將主動對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森林城市群。【詳細】
未來10年 河南規劃造林2252萬畝
河南省政府在鄭州舉辦了《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評審會,經過審閱、質詢和討論,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侖、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杰、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守正等院士、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該《規劃》。【詳細】
2017綠色發展與生態建設典范案例征集
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建立優質綠色品牌是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的追求。各級黨委、政府以“生態規劃、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的典型性案例為基礎,通過自薦、媒體推薦、上級引薦的方式,本著自主、自愿參與的原則展開。【詳細】
北京綠化企業將參與雄安新區生態建設
5月3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參加了北京市綠化企業參與雄安新區生態建設座談會。此次會議由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河北省林業廳、保定市林業局聯合組織召開。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局造林營林處與河北省林業廳、保定市林業局以及10余家北京市種苗、科技、設計、綠化建設等企業負責人參加會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