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擬籌集18億元用于省內濕地保護
2月2日,是第16個世界濕地日,細心的市民發現,滇池周邊的濕地多了起來,濕地也成了人們春節的一個好去處。記者近日從云南省濕地保護管理辦公室了解到,《云南省濕地保護“十二五”規劃》已獲省政府批準(以下簡稱《規劃》),擬籌集18億元資金用于全省濕地保護、生態恢復、資源可持續利用等,力爭濕地綜合治理面積達到1萬公頃。
市民到濕地公園賞景
近日,記者在昆明市西華濕地看到,綠樹成蔭、連片的中山杉已初具規模,滇池和濕地連成一體的水體,也清澈了許多,不時還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市民來到此游玩、賞景,而春節期間,游客更多。
據昆明市“四退三還”辦相關人員介紹,近年來,昆明滇池邊開展“四退三還一護”工程,目前昆明市官渡、西山、五華、盤龍、晉寧等幾個縣區退塘退田4.45萬畝,退房141.2萬平方米,退人2.3萬人。隨著濕地的增加,十余種沒有見過的鳥又飛了回來,春節期間,每天都有上萬市民濕地公園賞景。
積極探索管護新方式
在滇池邊筑起了近兩萬畝濕地“護滇屏障”的晉寧縣,也在積極探索有效的管護方式。為應對隨觀光游客到來而產生的環境污染與破壞,以及為避免生態濕地內干枯、腐爛植物形成二次污染,需及時對干枯、腐爛的植物進行收割和處理。從2008年開始,晉寧縣就招聘41名管護保潔人員,對轄區內的重點湖濱生態濕地進行管護。
然而,由于縣級財政困難,還有大量湖濱生態濕地因保潔人員數量有限,而交由所屬的鄉鎮、街道辦、村組進行管理。對此,晉寧縣正在探索,欲通過建立健全由政府主導,多部門密切配合,村組、社會各界、公眾和行業共同參與的方式,吸納更多社會人才及資本,參與轄區生態濕地管護工作。
籌資18億元保護濕地
《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加大投資力度,建立以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資為主,社團和個人捐贈等社會籌資及通過國際合作項目,爭取贈款、貸款項目和各種實物形式的國際援助為輔的多渠道投入機制,籌集18.244億元資金用于全省濕地保護、生態恢復等工作。其中,投資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洱源西湖國家濕地公園等4處國際重要濕地、8處省級自然保護區等濕地保護基礎設施建設費將達3.267億元。
《規劃》表明,將力爭濕地綜合治理面積達到1萬公頃。完善濕地保護的協調、監督機制和管理制度,加強高原濕地的保護及流域綜合管理,使60%的天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開展全省濕地資源調查,進一步掌握全省濕地資源的類型、分布面積、濕地野生動植物及濕地保護管理狀況及其面臨的威脅等問題。
據云南省濕地保護管理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云南地處長江、珠江、瀾滄江、紅河、怒江、伊洛瓦底江等6大水系源頭或上游,云南的濕地生態系統是我國“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中“川滇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二五”期間,他們將進一步增強全省濕地科研監測工作,為濕地生態系統生態恢復、濕地管理等提供科學依據與技術支撐。
小知識
世界濕地日
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天然水庫”和“天然物種庫”。為加強對濕地的保護和利用,1971年2月2日,來自18個國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濱小城拉姆薩爾簽署了《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1996年《濕地公約》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決定,從1997年起,將每年的2月2日定為世界濕地日。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江西成立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
近日,江西省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成立,聘請復旦大學教授陳家寬擔任顧問。本屆專家委員會由來自生態環境、氣象、土壤、地理、監測、動植物保護等各個領域的31名專家委員組成,其中外省專家7名。【詳細】
海口市濕地保護協會成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詳細】
云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保護區
高原出平湖,難能可貴,于是人們習慣性地把這些大湖大河稱為“海”。知名的麗江拉市海,不是海卻有比海景還要美的海景。【詳細】
我國濕地保護率達49.03%
濕地通常是指陸地和水域的交匯處,中國的濕地資源豐富,城鎮濕地發揮著洪水控制、水源供應、廢物處理、綠色空間和生計來源等多種功能,是城市重要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承載著城市豐厚的人文積淀,為宜居城鎮創造條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