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路生態(tài)花鏡設計經(jīng)驗談
海寧路花境位于上海山西北路海寧路路口,面積250平方米(不含草坪),其中水池30平方米,植物35種,形成一個自然小群落。
"生態(tài)園林"理念指導設計
花境的設計,以"生態(tài)園林"理念作為指導思想,既建一個較大型的混合式花境,體現(xiàn)植物配置的多樣性,同時也符合海寧路城市大空間的尺度關系。
花境選址的依據(jù):首先要考慮人的觀賞需求,山西北路海寧路口是一個主要的人流交匯處,其位置瀕臨上海城市主干道;再要有較好的立地條件和外部環(huán)境,以利于植物生長和養(yǎng)護管理。
花境的設計特色
(1)四季有花(至少三季),花開不斷。
(2)創(chuàng)造生境,即建立一個良好的生態(tài)小環(huán)境,為花卉的生長提供更好的立地條件。設計了一個小水池以增加空氣濕度和降低花境內的溫度。同時沿水池把花境設計成一個半弧形的結構,并種植了一棵大青楓,為耐陰植物提供了一個較好的生長空間;
(3)景觀優(yōu)美,給人以美的享受。
靈活機動解決施工難點
由于設計的花境是一個模擬自然的植物小群落,各種植物的形態(tài)不同,設計圖紙與實地的差距較大,施工時要靈活掌握。為保證花境按最初的設計意圖實施,設計人員應全程跟蹤施工,及時對設計中不合理和欠完善的地方加以調整。主要是對施工中整床、放線和種植的把關。
整床放線
主要是對場地土壤技術處理和對放線進行把關。勘察現(xiàn)場后,沒有必要完全換土,土壤處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深翻。通過深翻,有利于宿根花卉根系生長,土壤水分易于保持。深翻的深度約為60厘米;
(2)施腐熟的堆肥。因宿根花卉對肥料的需求是長期的,有機堆肥能改良土壤的質量;
(3)拌入介質土,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
放線
即把圖紙上的內容轉化到實際的空間里。如何使設計的內容更符合實際,需要設計者在現(xiàn)場靈活掌握,主要采用兩種方法:
(1)測量放線后,用簡單的替代物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主要的幾種植物長成后的關系是否合理和美觀(主要觀察建成后高低錯落的關系),現(xiàn)場想象植物長成后形態(tài)搭配的關系是否合理和美觀(需要設計者對植物的形態(tài)非常熟悉和有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使花境建成后更合理、更美觀;
(2)植物種植時根據(jù)植物的形態(tài)再作適當?shù)恼{整,因為這時有了更直觀的認識,能彌補設計想象的不足;
(3)植物全部種植后,這時花境的基本形狀已形成,便可進行全面性的調整。
種植
(1)栽植密度以覆蓋床面即可。小苗適當加密,花前適當疏苗,成苗以栽植效果好為準;
(2)栽植方法采取穴植法。裸根栽植應使根系舒展于穴中,然后覆土,并適當鎮(zhèn)壓。帶土球苗栽植時,填土于土球四周,適當鎮(zhèn)壓;
(3)栽植深度與移植前深度相同;
(4)栽植完畢后,用細噴壺充分澆透水。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排水溝: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設計和技術
排水溝細節(jié)【詳細】
弗雷德里克?斯坦納:人類世中的生態(tài)智慧
3月8日上午10:30, 在北京林業(yè)大學學研中心,賓夕法尼亞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弗雷德里克·斯坦納(Frederick Steiner)教授做了題為《人類世中的生態(tài)智慧——規(guī)劃設計的藝術》的講座,并與到場的師生親切交流。講座由北京林業(yè)大學王萬榮教授主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