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園林科學研究所啟動高大植物種植研究示范地建設
老港垃圾填埋場自1989年以來承擔了上海市70%以上的生活垃圾處置量,為上海整個城市維護管理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由于老港綜合填埋場處理規模大、物料來源廣、污染物產生量大,填埋場對周邊地區存在“二次”污染現象,與當前民生訴求和高標準環境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的矛盾,又毗鄰浦東機場和大飛機制造基地,區域位置極其敏感。
隨著老港一、二、三期庫容使用完畢,上海市園林科學研究所聯合上海市環境工程設計科學研究院和上海老港廢棄物處置有限公司,根據老港垃圾填埋場特點,以封場若干年后把老港填埋場建設成為“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優美的視覺景觀,四季有綠,鳥語花香的園林型生態港”的景觀目標,從填埋場規劃設計開始,根據植被營造景觀要求,研究一系列在垃圾填埋場堆體上的植被恢復技術,特別是高大喬木生長的工程措施和養護技術。
2012年2月14日,上海市園林科學研究所與上海環境實業有限公司、市環境工程設計科學研究院在老港廢棄物處置有限公司召開了《填埋場封場后高大植物種植研究》示范地設計交底暨建設啟動會,通過前期的科研路線研究、實驗設計,將在老港一、二期封場的25號地塊,開始示范研究建設,開展污泥改良為封場土的資源化利用新途徑探索,以期減少封場土的采購量并保證封場土質量,提高植被營造效果;研究利用菌根、微生物菌劑、植物激素等措施提高植物種植后的成活率和樹勢復壯技術,分析菌根技術對改善封場土壤的條件效應及促進植物生長的機理。研究和集成具有垃圾填埋場特點的植物栽培管理、水肥控制、病蟲害防治等養護技術。
研究成果可為老港綜合填埋場一期工程建設和安全運行提供植被營造方面的技術支撐,并進一步完善垃圾填埋場封場標準,為更好的維護社會穩定和城市安全起到應有的作用,為修訂和完善垃圾填埋場封場技術規范提供依據。
編輯:gloria
相關閱讀
英研究人員首次在植物中發現稀有礦物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一些虎耳草屬(Saxifraga)高山植物的葉片可以產生稀有礦物球霰石,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植物志》上。【詳細】
生動綠意場景:家庭微景觀設計
一株綠色植物能為家居注入新鮮的氣息,而現在的綠色植物景觀設計也愈發新奇多樣,在玻璃花瓶/花盆之中,什么樣的微型景觀都有可能出現。9款家庭微景觀設計,為家搭建一處生動的綠意場景。【詳細】
上海浦東足球場項目規劃設計方案正式獲批
2月14日消息,著名體育評論員姬宇陽在微博中透露,上海浦東足球場項目規劃設計方案正式獲批,作為上港新主場,浦東足球場是能夠滿足FIFA國際A級比賽要求的專業足球場,球場固定坐席數為33765個。(圖片來自姬宇陽微博)【詳細】
植物與水的搭配讓景觀充滿詩情畫意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水景不外乎動景和靜景。一方靜水搭配靈動叢生的植物,便多了幾分令人愉悅的生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