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植物根部積累的高濃度鹽分會對植物造成傷害,本文通過美國康奈爾大學進行的相關實驗,闡述鹽分的來源、高濃度鹽分的檢測和癥狀以及幾種溫室床栽植物對高濃度鹽分的抗性反應。
來源
可溶性鹽是礦物養分,是可溶于水的化合物。在溫室生產中,它的來源一般有以下幾個途徑———首先,灌溉水本身含有高濃度鹽分,這種情況可能是臨近礦區、或者融雪劑的撒施引起水源污染,以及使用市政再生水;其次是基質,由動物糞便的堆肥等混合而成的基質一般含有高濃度的鹽分;最后一個來源是過量施肥。當肥料施用量遠高于植物的吸收利用量,且過量的肥沒有隨水分浸出時,可溶性鹽會快速富集。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實驗中,鳳仙花品種‘SuperElfinMix’被施以商業肥料(21-5-20),溶度分別是50ppm、100ppm、200ppm、350ppm和500ppm的氮。當植物被半灌溉(即沒有浸出水分)、灌溉液濃度為100ppm至200ppm氮時,植物生長最好;當植物被過度澆灌,且每天有20%的水分浸出時,施用200ppm至350ppm氮的植物生長最好;鹽濃度(EC檢測)大于3.0時,植物被高濃度鹽損傷。實驗中,當植物被過度澆灌500ppm氮的水,以及被半澆灌濃度大于350ppm氮的水時,就會出現上述植物被高濃度鹽損傷的情況。
檢測
檢測和監控鹽含量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手持式電導率(EC)測量儀。純水無法導電,水中溶解的鹽分含量越高,EC值越高。
EC測量儀可以用來檢測水源、灌溉水(確保施肥的準確度)和監控植物根部的鹽分含量。植物根區水樣的收集方法有兩種,一種是1:2稀釋法,用一份土加兩份水混合來準備好水樣;另一種是澆灌法,用少量的水澆灌到已經充分澆灌過的盆土中,收集盆底浸出的水分。這兩種測試方法都需要設定好一定的實驗步驟來確保結果的準確性和一致性。
較低的根區EC值表明植物的施肥量較低,或施用的是緩釋肥(因為緩釋肥溶解釋放需要時間);根區較高的EC值表明施肥量太高,或者存在高濃度鹽分現象。
癥狀
植物應對高濃度鹽分時,滲透作用常常是第一個出現的癥狀。也就是說,隨著根區鹽含量水平的升高,根部很難吸收足夠的水分。植物的這種滲透作用或抗旱癥狀在最開始是很敏感的。舉例來說,高濃度鹽溶液處理的植物可能比無鹽分處理的植物生長得更矮,或者花量更少,這是因為細胞的擴展和延伸都缺乏水分。即使基質很濕潤,生長在高濃度可溶性鹽中的植物也很可能枯萎,這種現象在下午發生得更頻繁。因為下午陽光最強時,植物對水的需求最旺盛,根尖可能被高濃度鹽分損傷。這種損傷成為植物病害的一個切入點,進一步限制了根系吸收足夠的水分和營養物質的能力。
在中、低等鹽脅迫的實驗中,一些植物可能只表現出上述滲透作用的癥狀。細心的種植者會注意到植物看上去比正常的植株株形小一些,這是因為隨著受鹽分的脅迫加重,其他的癥狀逐漸產生,植物的葉子中積累了大量的鹽分。此時,葉片尖端或邊緣灼傷是最常見的癥狀。如果繼續下去,整片葉子會被灼傷。
對單子葉植物而言,葉片灼傷通常始于葉片尖端。一般較老的葉子會較早出現病狀,這是因為較老的葉子存在時間最長,積累的鹽分也就最多。
在某些情況下,一些特殊的離子也有破壞性。例如,1ppm的氟化物混入市政水源就會導致植株中毒。氟中毒的癥狀為葉尖萎黃,進而形成壞死。單子葉植物,如百合、吊蘭和龍血樹類植物尤其容易受到氟化物的傷害。當基質pH值較低時,鐵和錳會溶解于水,并對葉片造成毒害,癥狀是生長位置較低的老葉上出現散斑的青銅色或萎黃的斑點。天竺葵和萬壽菊特別容易鐵、錳中毒,因此這些植物根系附近的pH值應該保持在6.0到6.6之間。
鹽敏感的植物
了解溫室植物中對高濃度鹽分積累敏感的種類,有利于種植者選擇植物種類,并根據其對水分的要求,安排灌溉管理工作。為了得到最新的鹽敏感植物分類,植物學家在康奈爾大學進行了溫室盆栽試驗,對14種常見的溫室植物進行鹽脅迫評估,包括彩葉草、麗格海棠、大戟類、法國萬壽菊、倒掛金鐘、鳳仙類、三色堇、矮牽牛、鼠尾草、金魚草、美女櫻、長春花、小百日草和天竺葵。采用食鹽配制5個不同濃度的鹽溶液(氯化鈉溶液)進行灌溉,鹽的濃度范圍為鈉0ppm至1840ppm和氯0ppm至2840ppm。
植物學家將14種穴盤栽種的實驗材料移植到4英寸的花盆中,基質為草炭。移栽一周后,每天用上述的鹽溶液灌溉,并追加商業肥料。灌溉程度為每盆花浸出水為灌溉總量的5%。
在每組實驗中,每周隨機取樣5株材料,進行EC值測量。實驗中,EC值控制在4.0(對照實驗組)至14.5(鹽濃度最高的實驗組)之間,其中對照組的EC值水平是“正常”;當溶液中含有460ppm鈉和710ppm氯時,溶液的EC值水平為“很高”;當鹽濃度最高時,溶液的EC值水平為“極高”。
鹽脅迫實驗5周后,測定實驗材料的株高與生長量(干重)。以未作鹽處理的對照組對比實驗材料,以比較鹽對不同種類實驗材料的影響。
結果顯示,不同的植物種類對高濃度鹽處理的反應不同。矮牽牛、金魚草、倒掛金鐘和馬鞭草是最耐鹽的物種。當EC值從4.0上升到7.1時,植株大小相對只下降了不到25%。實驗中,三色堇和小百日草對鹽最敏感,在最高濃度的鹽處理5周后全部死亡;EC值為7.1時,植株干重下降了一半,葉緣灼燒癥狀非常明顯。其他植物如法國萬壽菊和長春花,有一定程度的耐鹽性,當EC值為7.1時,干重下降了三分之一,但沒有出現葉緣燒傷等癥狀。這意味著,種植者可以通過調節EC值水平到“很高”來控制植株的大小、生產出市場需求的小株形產品。
張英杰 譯自《溫室種植者》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