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綠化的設計與管理
我國古代建造出了很多聞名于世的園林,如蘇州的諸園林等,這些庭園,原為私人游憩,怡情休養之所,常連于宅旁屋后,故當時設計,不崇莊嚴偉大,但求靜精巧,計劃不重對稱,免呆滯之,而須曲折,有引人人勝之概,常以建筑為主體,以花木為培襯,覺有天之真趣,給人感情之舒適,陶醉之感覺。雖然那時建造的園林是為少數人服務的,但不論立于任何觀點之上來看,其心理手法之宗旨是以人的生活需要而出發,符合人的審美情感。有園林之所以能在當今還受現代人的取悅觀賞而久居不衰,其巧妙之處就在于以自然為背景,取之自然,還之自然,形成一幅整體美的畫卷而意味無究,古園林的造園技巧對我們今天的居住小區的規劃設計是有很好的啟迪的。
為了豐富居住小區空間的外部輪廊,力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不宜將同一單體住宅重復布置,應將高、中、低層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營造。不要只局限于單一層數和型式的住宅。從布置手法上,為豐富居住小區的外部輪廊線,高層住宅布置在小區的中央部位,低層住宅布置在邊部位。這樣就可以避免形成封閉的空間或形成與外部空間隔絕的局面,能夠和周圍形成統一的整體。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比如為適應高低起伏的地形,在布置時應盡量保留原來的自然地形,從遠處看,輪廊參差錯落,高低起伏具有韻味。為了克服過去“兵營式”規劃布局的呆板和單調,對住宅組團中的條型住宅,采用以變化方向的行列式布置為主,分散布置點式住宅為輔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組團之間由綠地、低層公共建筑隔開,使居住小區成為建筑高低錯落,綠地相連,道路便捷的既統一又有變化的整體。在規劃中密切結合綠化布置,住宅組團綠地根據配置的花草樹木相互區別,各具特色,使居民從室內及外部都能看到綠地,提高居住環境質量。
為了充分地利用空間,把居民的居住環境從室內引伸到室外,擴大居住空間,方便居民的活動,創造一個整體的住宅組團是適合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的,如英國著名建筑師和城市規劃家F·吉全德所說:“過去采用單純的單元式住宅與聯排式住宅的混合方式,但在被幾乎有無限可能的,多樣變化的住宅類型混合修建的形式所取代。這樣的設計方法,不但使建筑物適合于每個住戶的特殊的居住形式,而且將它們設計成有機整體,也就是把建筑物組合成一系列相互補充的形態,由單純的平面變成連續的建筑復合體的組合形式”。以往單一的條形住宅行列式布置的住宅組團是對空間的化整為零,那么整體住宅組團的規劃布局就是對空間的化零為整之典范。在50—60年代國外許多發達國家在這一方法上下了很深功夫,創造了一系列的適合人們居住心理的好的居住環境,壁如:荷蘭某居住小區,用地6公傾,人口23000,整個小區由7個大小不等,層數不同,類型多樣的住宅組團組成,以此形成獨特的多樣化的居住環境。又如德國某地居住小區,用地148公頃,人口24000,7200戶。居住區由20個環形住宅團組成,每個組團用地90×150米,由7棟層數和類型都不同的住宅組成一個半形敞的院落,每個院落的布局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院內有大片綠地和設有兒童游戲和老人休憩場地。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為我國住宅建筑的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現我國許多大小型城市在居住小區的建設中大量采用了整體式住宅組團的規劃布局方式,這種規劃布置的特點是對空間給予了充分的重視,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它縮短了公共建筑與住宅的距離,方便了居民;居住空間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土地可以重復利用,群體景觀比較完整,給住戶有安靜、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組團內外用綠化來聯系,既又小范圍的外部空間,又有區域性的大范圍的公共空間。居民圍繞公共空間活動或是游憩、打牌下棋、玩球和談家論政,都有一個可供人們合適的位置。就好象大家庭一樣。此規劃布局形式與我國古園林的設計手法普具相似之處,是適合人們的心理和身體需要的。
整體式住宅組團的建筑造型并不是要求五花八門,其中一個組團可以采用一種單體形式也可采用幾種形式。關鍵在于根據地形、地在整體布局和環境布置中著意營造,可以前后錯迭、高低錯落、因地借勢、就其自然,其布置靈活多樣。這種居住小區空間環境豐富,通風、視野、朝向均較好,而且還有一個可用來著意刻化的大空間,有利于對其配景予以創造。
居住小區的道路布置,改變以往“橫平豎直”的規劃模式,大膽采用以典代直的規劃方法,創造出“雖由人做,宛自天開”的自然環境來。壁如,意大利某居住小區用地29.5公頃,道路采用逐級由寬到的樹枝狀道路網,建筑的布置完全摒棄了行列式規劃方式,而用房屋的朝向仍保證了住戶良好的日照條件。由于住宅獨特的規劃布置,使住宅全部為三層的建筑群體,仍然獲得與眾不同的效果。又如,我國安徽省某地小別區,占地3公頃,整個居住小區內的道路均采用曲線布置,住宅間的小道也曲線連接,塑造成田園風景式的居住環境。居住其間使人如置身于大自然而心情舒暢。
總之,要建設富有特點和具有新穎的居住空間環境的居住小區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們每個設計者在規劃設計上搞創作,不拘泥于教條,不難出現具有特色的與周圍環境協調適合人們居住心理的居住小區,盡可能地給人們提供舒適、安靜和新穎優美的居住環境。這也同時需要我們每個規劃設計者們必須具有豐富的專業技巧,充足的信息及科學的知識。在園林綠化系列工作中,園林設計決定著植物配置、植物種群結構等事項,這些對園林植物病蟲害發生都有直接關系。因而,在園林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園林植保因素。不科學的設計,往往會造成園林生態失衡、病蟲滋生嚴重。科學進行園林設計,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物種鄉土化
二.品類多樣化
三.結構復層化
四.搭配合理化
五.種苗本地化
住宅小區園林綠化設計與其它設計一樣,要不斷創新,切忌在不同的環境中作出相同的設計來。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設計不同于公園的設計,它應以自然為主線,開拓人與自然充分親近的生活領域,使身居鬧市的人們能獲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雖然創新是一項艱苦的創造性勞動,但是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這就是求園林設計者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而且要頭腦靈活,能夠不斷地將時代氣息和作品巧妙地融為一體,奉獻給社會,奉獻給人類。
總之,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設計要特別注重利用城市大環境資源,使小區與城市空間有良好的過渡與協調,為人們創造一個自然親切的居住空間。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