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的建筑價值觀:城市設計不能急功近利
2012-04-01 09:19:20 作者:李邑蘭 來源:南方周末 瀏覽次數:
。
不覺得是在住院
K2S設計的埃斯波醫院獲得了美國芝加哥建筑設計博物館頒發的“國際優秀建筑大獎”,將于2016年竣工。
“建筑本身就是一種醫療手段。”芬蘭建筑師阿爾瓦·阿爾的話成為許多芬蘭建筑師設計公共建筑時的信條,埃斯波醫院的設計也不例外。
1930年代,阿爾托設計了帕伊米奧結核病療養院。他認為治療環境是醫生和建筑師共同努力的結果,二者都對治療起直接作用。病房采用淡雅的色彩,燈光布置力保病人在臥床時不致刺眼;暖氣設置在頂棚;自然風通過高窗進入室內;水從龍頭里流出時沒有噪聲。病房內躺椅的彎角設定使病人的呼吸更順暢更舒服,這些躺椅后來被稱為“帕伊米奧椅”。行政區、醫務區等輔樓不與主樓平行,不遮擋病房的光線。
2008年,K2S在埃斯波市康復醫院項目中中標,阿爾托的療養院成為他們的榜樣。醫院設計成一個開放式的城市小廣場,明確界定公共、半公共和私人空間。
公共空間是圖書室、咖啡廳、酒吧,周圍的公園也被劃入醫院領域,病人和附近居民都能共享這些資源。醫院大廳也是公共空間,提供一些康復、老年人鍛煉的日常設施,是個熱鬧的會合點。
與傳統醫院不同,埃斯波醫院不設狹長的走廊,代以一個個獨立設計的庭院。林圖拉說這些半公共空間“可以減少病人的局促感和孤獨感”。病人們可以在庭院內與醫生、病友交流,或使用庭院內的康復設備和援助服務。
作為私人空間,病房設計成環形布局,落地的大玻璃窗保證病人有更好的視野和日照。病床經過重新設計,康復設備隱藏在內裝修里,整個病房看上去更像度假酒店,讓人不覺得是在住院。
“我們希望用城市規劃的手法來規劃醫院,環境是康復的一部分,醫院是環境的一部分。”林圖拉說。
鼓勵串校
在赫爾辛基東部的錫伯市,有一座“L”形的奇怪建筑,一所高中和一所IT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建筑的“L”形拐角連接在一起,兩邊的學生也可以“偷師”對方。
這座建筑也出自K2S建筑事務所之手,因為形同電腦鍵盤上的回車鍵(Enter),它被取名為“回車”。在2008年芝加哥、雅典聯合舉辦的國際建筑大賽中,“回車”獲得第一名,被媒體稱為“最美麗的學校”。
“‘Enter’語帶雙關,它既顯示出學院的IT專業背景,又表達了協同和互動的意味。”林圖拉說。
設計之初,建筑師們就定下了學校的基調——開放。每間教室都選用大塊的落地玻璃代替磚墻,“即使在室內,你會感覺自己在‘室外’。”
教室之間也用隔音玻璃分隔,老師講課時,為防干擾,可以拉下窗簾,課間則可以揭開窗簾,便于學生互動。“當你在一個較小群體中時,也可以使自己理解較大的群體。”林圖拉說。
除了“開放”,K2S還非常注重在學校系統里加入“公園”的元素,延續“在學校,也在公園”的主張。“L”形建筑上一大一小兩個弧形立面構成兩個院落,較小的院落直通街道,形成建筑的主入口,較大的院子里用草坪鋪出一個個綠色“孤島”,種上蘋果樹和櫻桃樹。
每年5月底芬蘭學生畢業季,按照傳統,畢業生會戴上特別設計的白色帽子舉行“成人禮”的儀式,而蘋果樹和櫻桃樹也正在那時開白花。
“回車”在芬蘭創下了許多“第一”:第一次將兩所相對獨立的學校連接在一起,第一次用全透明的玻璃連接教室與教室、教室與外界。“你應有孩子般開放的視野,不要多想現實的阻礙,應該想‘我能’,然后在做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自己確實能。”林圖拉說。
在他看來,建筑設計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建筑應體現對城市有益的潛能,新造的建筑同樣如此,它應該成為城市功能的一部分。”
不覺得是在住院
K2S設計的埃斯波醫院獲得了美國芝加哥建筑設計博物館頒發的“國際優秀建筑大獎”,將于2016年竣工。
“建筑本身就是一種醫療手段。”芬蘭建筑師阿爾瓦·阿爾的話成為許多芬蘭建筑師設計公共建筑時的信條,埃斯波醫院的設計也不例外。
1930年代,阿爾托設計了帕伊米奧結核病療養院。他認為治療環境是醫生和建筑師共同努力的結果,二者都對治療起直接作用。病房采用淡雅的色彩,燈光布置力保病人在臥床時不致刺眼;暖氣設置在頂棚;自然風通過高窗進入室內;水從龍頭里流出時沒有噪聲。病房內躺椅的彎角設定使病人的呼吸更順暢更舒服,這些躺椅后來被稱為“帕伊米奧椅”。行政區、醫務區等輔樓不與主樓平行,不遮擋病房的光線。
2008年,K2S在埃斯波市康復醫院項目中中標,阿爾托的療養院成為他們的榜樣。醫院設計成一個開放式的城市小廣場,明確界定公共、半公共和私人空間。
公共空間是圖書室、咖啡廳、酒吧,周圍的公園也被劃入醫院領域,病人和附近居民都能共享這些資源。醫院大廳也是公共空間,提供一些康復、老年人鍛煉的日常設施,是個熱鬧的會合點。
與傳統醫院不同,埃斯波醫院不設狹長的走廊,代以一個個獨立設計的庭院。林圖拉說這些半公共空間“可以減少病人的局促感和孤獨感”。病人們可以在庭院內與醫生、病友交流,或使用庭院內的康復設備和援助服務。
作為私人空間,病房設計成環形布局,落地的大玻璃窗保證病人有更好的視野和日照。病床經過重新設計,康復設備隱藏在內裝修里,整個病房看上去更像度假酒店,讓人不覺得是在住院。
“我們希望用城市規劃的手法來規劃醫院,環境是康復的一部分,醫院是環境的一部分。”林圖拉說。
鼓勵串校
在赫爾辛基東部的錫伯市,有一座“L”形的奇怪建筑,一所高中和一所IT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建筑的“L”形拐角連接在一起,兩邊的學生也可以“偷師”對方。
這座建筑也出自K2S建筑事務所之手,因為形同電腦鍵盤上的回車鍵(Enter),它被取名為“回車”。在2008年芝加哥、雅典聯合舉辦的國際建筑大賽中,“回車”獲得第一名,被媒體稱為“最美麗的學校”。
“‘Enter’語帶雙關,它既顯示出學院的IT專業背景,又表達了協同和互動的意味。”林圖拉說。
設計之初,建筑師們就定下了學校的基調——開放。每間教室都選用大塊的落地玻璃代替磚墻,“即使在室內,你會感覺自己在‘室外’。”
教室之間也用隔音玻璃分隔,老師講課時,為防干擾,可以拉下窗簾,課間則可以揭開窗簾,便于學生互動。“當你在一個較小群體中時,也可以使自己理解較大的群體。”林圖拉說。
除了“開放”,K2S還非常注重在學校系統里加入“公園”的元素,延續“在學校,也在公園”的主張。“L”形建筑上一大一小兩個弧形立面構成兩個院落,較小的院落直通街道,形成建筑的主入口,較大的院子里用草坪鋪出一個個綠色“孤島”,種上蘋果樹和櫻桃樹。
每年5月底芬蘭學生畢業季,按照傳統,畢業生會戴上特別設計的白色帽子舉行“成人禮”的儀式,而蘋果樹和櫻桃樹也正在那時開白花。
“回車”在芬蘭創下了許多“第一”:第一次將兩所相對獨立的學校連接在一起,第一次用全透明的玻璃連接教室與教室、教室與外界。“你應有孩子般開放的視野,不要多想現實的阻礙,應該想‘我能’,然后在做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自己確實能。”林圖拉說。
在他看來,建筑設計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建筑應體現對城市有益的潛能,新造的建筑同樣如此,它應該成為城市功能的一部分。”
編輯:dong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