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景觀中的水景問題探討
近年來,國內房地產界流行起一陣“親水”風,樓盤都以自然或人造水景、湖泊為主要賣點,更為能以“未來親水景觀”樓盤自居而自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向往“小橋流水”如詩如畫般的生活環境,向往“碧波蕩漾,魚鳥成群”的自然美景。在城市綠地和公園建設中,人工湖泊、人工河道不斷涌現,房地產開發中水景住宅也成為一大熱點。
親景觀樓盤的興起與熱銷
何謂水景?水景是現代人對古代風水的延伸。風水名稱來源,一般公認語出晉人郭璞傳古本,謂:“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以上海為例,自引入親水景觀樓盤概念以來,加上上海市政府對蘇州河、黃浦江支流水系改造工程的全面展開,精明的房產商們極為關注。有數據統計,建有或靠近水域的樓盤(500米以內)相比離水域較遠的樓盤(500米至l000米),均價要高約5%至10%。
在北京,隨著人們生活中所能看到的水越來越少,人們愈發地感覺到了水的親切。而精明的房地產開發商也早巳看到了這點,于是,在一些湖畔、水邊,房地產項目開始扎起堆來。從東部的亮馬河、朝陽公園、團結湖擴散開去,集中著嘉和麗園、景園公寓、團結公寓等數十個項目;而在東南部龍潭湖地區及護城河濱河路沿線區域,也有著鴻運花園、龍騰閣等10多個項目;在南城,以陶然亭、大觀園為核心散落著清芷園、萬博苑、中加苑、迦南公寓等項目;城北的青年湖附近匯集了三秀涵雅居、湖景苑、上龍嘉園等項目,這些項目的發展商往往都是以水作為賣點來宣傳自己,甚至很多項目起名字都帶有明顯的水的特色。依水而居的水景住宅更成了都市人新生活的向往。一些占據著水優勢的發展商,也不失時機地在廣告宣傳中打出了“親水”的賣點。在“親水”項目的宣傳中,水景的聲音隨處可聞。位于通惠河畔的盛世嘉園的廣告語是“依水而居的心情”;二環路內,南護城河沿岸的榮寧園打出了“西二環內,親水典藏”。利用京城水系的優勢來帶動樓盤銷售,可以說是房地產開發商在營銷中開辟的一條捷徑。在京城的親水項目中,最初是昆玉河與長河整治通航后,帶動了近在咫尺的美林花園、k匯景閣、頤源居、中海雅園等項目,因為河道的通航使得他們找到了新的賣點,紛紛打出“水”的招牌,并在銷售中嘗到了甜頭。
在杭州,七里香溪、湖畔花園等樓盤,近水樓盤一搶而空。
為何推出水景樓盤?
開發商推出水景樓盤,主要有以下3種想法:
第一,引進境外開發理念。海岸住宅在國外非常流行,當基本的環境要求、如綠化等硬件搞好以后,如何利用天然的海岸、水景來營造新的理念推廣物業,已有許多可借鑒的經驗。在上海,當菊園等浦東物業較為成功地開拓水景住宅后,浦西的新外灘花苑、中遠兩灣城、半島花園、上海知音等紛紛利用黃浦江、蘇州河水景來營造地段和景觀優勢,如新外灘花苑以“第一條風景線,第二種新生活”強調了無法克隆的水景,設置了“水景線生活”、“海鷗飛翔的地方”,“私家游艇碼頭”等營銷理念,走出了高價銷售的市場效應。
最近在上海市心開發的中凱城市之光樓盤,位于上海市人民廣場邊,在寸土寸金的地方,開發商卻在樓盤中心綠地營造l萬多平方米的生態景觀湖,讓頗具“親水情結”的上海人心動,在上海引起極大轟動,銷勢十分看好。
第二,營造全新的環境理念。浦東高檔水景別墅碧云別墅在開盤時既沒有鋪天蓋地的廣告,又沒有別出心裁的營銷方案,卻銷售看好,為什么?原因就在它引進了“親水概念”。同樣的道理,位于318國道青浦境內的海天花園由于設定了中心湖泊和大型噴泉廣場,這種以水景為主體的市場賣點,得到了購房者空前響應。這些成功的營銷經驗,讓開發商看到了全新環境理念的市場效應。
第三,實現概念化銷售。縱觀目前上海樓市的水景住宅,主要分3種形式,一種是市中心近黃浦江、蘇州河、川楊河的物業;第二種是市郊別墅;第三種是市郊大型社區。其實,目前有些發展商開發水景住宅還處于試探性階段,僅僅是在作概念化銷售的嘗試,希望借此拉開與別的物業差距。在基本市場元素已很難推陳出新時,發展商們只能尋找新的市場元素,來吸引購房者。
繼環境風、房型風、歐陸風之后,近期上海房市出現一股“親水熱”,一度鐘情于文化和公園的上海人。逐漸將選擇標準轉移到了親水這點上,眾多樓宇紛紛以“親水”為主題大做文章。一批批以水景而設計的小區紛紛上市供應,并出現較好的市場業績,這一信息說明:親水樓宇正打擊今年平淡的市場賣點,成為申城房市新時髦。今年來,親水物業大量上市,人工湖泊出現在住宅小區,這種類似北美海岸住宅的上海樓市的應用,使購房者出現了較強烈的“親水居住”欲望。從原先住宅小區靠人造噴泉等小型水景利用到今天大手筆開發水景住宅,確實是上海樓市的新鮮事。
但對水景的運用卻是一大難題,要在小區中營造親自然風光,固然是好事,但水體的設計和治理卻是一大難題。
樓盤水景設計
也許正是購房人對良好人居環境的普遍偏好,近一段時間以來,不少項目環境設計中都引入了水景設計。孩子們多了去處,小區多了靈氣,房子因此變得更加可愛。在水景樓盤的勢頭風起云涌之際,水景設計也成了樓市的另一道風景。
水景設計最早起于新加坡和臺灣地區,然后影響到廣州、上海,在住宅設計中,引進水景設計已經成為潮流。據悉,在上海的一個房地產博覽會上,近一半的項目都在強調自己的水景優勢。近年來,隨著房地產業的發展,水景設計也開始進入了京城的小區建設中。在這方面,位于西四環路一側的美麗園可為一例,它所打出的“水情、水景、水自然”的廣告語,并不是緣于它有著自然水景可觀,而是它在園區內人工設計了小河、噴泉、瀑布等可供業主嬉戲娛樂的水設施。
水景設計主要有湖、瀑布、噴泉、溪流等幾種形式,我們在看房過程中經常聽到的“疊水”實際上是通過一系列臺階將水流落差降低,與瀑布相比,疊水對水的損耗降低了,景觀上也多了不少變化。
由于水景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現在,已有更多的開發商注意到水與人居環境的緊密融合,而在社區建設中引入水情水趣。相信不久以后,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也將同樣能再體會到“小橋、流水、人家”的田園風情。
水景樓盤:問題多多
由于風景區或居住小區內的水體為封閉水域,一般具有水域面積小、易污染、水環境容量小、水體自凈能力低等特點,如果對居住小區內的水面及河道管理不好,對周圍污染物的排放不嚴加控制,很容易成為小區內居民生活污水、雨水及生活垃圾的受納體,從而導致水體不同程度的污染,嚴重時會引起水體富營養化,致使水中藻類大量繁殖,水體變黑變臭,嚴重影響周圍的自然環境和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
因此,對于居住小區內的水面及河道必須嚴格控制污染物的排入,同時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這樣才能保證小區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良好的生活環境,否則,如果居住小區內的水體及河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不但起不到改善小區自然環境的功能,反而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甚至會影響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水景的應用,若無法好好治理,變成混水污水,也可能對樓盤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即使銷售一空,將來物業管理也會產生諸多問題,后患無窮。
最近,業主為水景污染、發黑發臭,與原來開發商樓書中效果圖和承諾相去甚遠,打官司不斷。政府有關部門也準備出臺相應規定,要求開發商在設計水景的同時,一定要做好水景的治理工作。如何保證小區內封閉水體的清潔、無污染已成為人們關心和頭痛的話題。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泰國曼谷Sindhorn住宅景觀設計
項目基本信息【詳細】
泰國曼谷M Silom住宅區景觀設計
項目名稱:M Silom【詳細】
泰國曼谷雨樹住宅區景觀設計
這個住宅區坐落在曼谷,占地1.8英畝,這里有一些列超大的建筑組成的街區,這里還有每戶小家庭非常感興趣的社區活動。住宅區內景觀的景觀設計的作用就是從空間上將小區分為幾個小花園和庭院,每個局部的區域可以滿足個人【詳細】
TROP榮獲2012ASLA住宅景觀設計大獎
2012 Quattro住宅項目榮獲美國風景園林師協會住宅景觀設計大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