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眼中的“波士頓事件”
有關波士頓事件的報道已經沉積,但是自事件折射出的社會問題并未封存。冰山一角并不是偶然一隅,冰層下的社會灰色空間更有待人們深思,資本和權力的挾持和控制會逐漸吞噬市場潛力,使設計走向成熟的道路更艱辛。對政府內和行業內的利益關系的剝離并非朝夕可以完成,人們需要假以耐心和監督,促進可能的改變。
孟巖,深圳都市實踐設計事務所創始人之一。
最近我們在深圳投了一次標,但是甲方(政府)從頭到尾一直只要一個公司的方案。評委在記者招待會上拂袖而去,說這在國外是不可想象的。這家公司的方案在頭一輪就沒選上,最后進入了前三名。在評審中,評委對甲方的意見有適當的尊重是合理的,但是這家公司已經超越底線。
這家公司在整個深圳算很有名,以二流的設計能力和超一流的“公關”能力在設計市場“馳騁”,以行業腐敗引起了政府腐敗,其破壞性是非常大的。一方面,企業為了上市,各地搶項目,全國挖人才,壓低設計費以掠奪、攪亂市場,設計市場已很惡劣。
這類企業一般有兩面性,后臺如此,前臺是一個把自己打造得非常有學術精神和設計追求的人來主持,經常出席論壇展覽、贊助藝術活動,蒙蔽了業內人士和真正有追求的建筑師們。企業老板以這些人為炮灰攪亂和壟斷市場。這類公司一旦上市,通過上市后國外資本的注入,就能買斷某些城市的中小型事務所。一個城市的設計市場應該是多樣化的,但是一旦有設計資本大鱷進入,就會影響整個社會的城市建設生態。這種一體兩面的模式在不同城市已經形成。社會道德沒有底線,很多人目標性太強。
匿名
波士頓事件是前一段炒得沸沸揚揚但是目前已經被深埋心底的事情,其實在三線城市每天都在發生類似的事情。這和舊城改造有著密切的關系,北京的市民對歷史文化的責任感還是比較強的。作為旁觀者,很難知道背后的利益關系。怎么平衡經濟發展、人性欲望和面對歷史文化的態度之間關系,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目前,競標腐敗有存在的空間。通過一些門檻設置,誰都知道在中國做事需要靠關系,這是利益鏈的延續效應。在中國經濟社會中,資源基本都存在國有企業手中,逐漸形成壟斷的模式。資金、市場、人才傾向都存在不平衡、不對稱的現象。真正在高效率地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企業恰恰是那些一直默默納稅和廣泛提供就業崗位的規模龐大的中小型企業。這是中國發展到這一階段的一個社會現象,這種現狀是與真正的市場原則相違背的,這種模式很難經受市場考驗,需要被市場逐漸淘汰。行業腐敗其實是在撤社會進步的后腿,這會鼓勵建筑師不去挖掘設計成果,而是去花心思考慮如何拉關系,社會的開放性、公平性都會受到影響。中國近30年來發展速度過快,產生了一定比例的社會問題。
張松,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波士頓事件是基于國內的背景而產生的,法規不是很嚴、洋公司稅收標準不同、地方政府追求洋建筑師做設計等幾個方面因素都對設計有影響。為什么波士頓設計公司會有土壤?很多小城市沒有途徑和費用請好的設計師來做項目,波士頓設計公司就在這兩方面滿足了這類政府的需求。另外,由于國外建筑設計公司不能參與到施工圖階段,介入這類設計項目就可以基本覆蓋項目全程。建設部審核通過的外國建筑設計公司名額很少,并沒有波士頓設計公司。
在我來講,如果我知道項目明顯違法的話,再給我1000萬也不會做,但是波士頓設計公司就會做。在北京東城區鐘鼓樓區域這樣神圣的地方,做得這么大膽還是少有的,波士頓的很多觀念都是錯的。很多媒體也有誤導,這其實是很荒唐的。我很早就說過,對歷史街區最后的破壞就是保護性破壞,北京最重要的區域已經被破壞掉了,這是讓人非常憤怒的一件事情。
我剛才從正常的途徑談這件事,另一種可能性就是有交易的設計競標,甚至有回扣之類。有可能是,在專家審查環節,官員認可后,專家會揣測領導的意愿默認通過。國外的專家審核是以相對固定的幾個人針對某一個領域審核,偶爾有不同領域專家交叉討論。專家要秉公執法,如果違背原則,媒體會曝光公布。中國的機制是這次的專家意見不同,下一次就不會邀請這個人。幾個人說不好,政府就將所有有不同意見的專家換掉,換成說好話的專家。
這個事情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官員的權力太大、管得太細,如果政府相對監督得當,這種事情就會相對減少。有的市長和市委書記一兩句話就能決定一個設計方案的取舍,但是項目可能是非常差的。
劉滌宇,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設計學院在讀博士
我覺得波士頓設計并非無能力的草包公司,是否假外資也并不重要,但他們涉足歷史街區實行名為保護實則破壞的改造方式實屬罪孽深重。該公司在海外注冊,只不過未經某些協會認證,所謂外資公司并非無據。而在中國執業適用的是國內的法律規章,所以該公司背景不無問題但并非關鍵,關鍵是在舊城改造中的破壞行為讓人無可原諒。也就是說,真的洋公司也不能施以如此破壞行為。
我看過朱儁夫關于寧波項目的介紹講座,他認為商業價值占絕對優勢,對寧波市長改造中偷拆一些文物建筑坦然甚至高興,對老房子沒有敬畏之心,只想把它們的價值榨干凈的意圖已表現強烈。如果價值取向不同的話,即使投其所好也迎合不好。所以,波士頓與甲方意圖一致,甲方當然選擇他們來做設計,證明領導們和他們的想法不謀而合。政府肯定更加重視經濟利益的考慮,因為保留老建筑修繕在經濟上投入產出比較低,所以會覺得拆了造個光鮮的假古董更便宜、更結實,也看著更漂亮。這種過分強調面子工程的心態與波士頓不謀而合,專業化認識的普及也確實需要。至于腐敗滋生空間是另外的問題,和拆城的邏輯關系不大。
王振軍,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集團總建筑師
我曾經參與過很多投標項目,確實存在投標內定的現象。我相信很多人參與到這些項目中都會遇到這類問題。所以我后來逐漸退出競標。波士頓設計公司的事情不能說很普遍,至少是經常有的。
共同富裕是一個結果,只要機會趨于平等,人們的生活感受會更好,非公平的環境對于社會進步有阻礙作用。行業腐敗和政府腐敗是同一的。相應的法律都有,但是法律形同虛設,一些人有法不依。改善這一問題的阻力來自那些利益共同體。
第一,專家業務水平參差不齊,準入門檻模糊,學術權威性不夠,導致發表的意見顯示不出專家的水平。第二,評審的位置過低,話語權不大。我曾參加的一個競標會,市長是評委會監督,他一看到投標的獲勝方是一個中國設計團隊的方案就宣布廢標。另一次競標會中,11個評委中有6個知名專家,另外5個是政府官員。我建議評標分為兩個步驟,一個是專家參與的學術性環節,另一個是甲方根據其他實際因素設定的環節,兩相結合。第三點是增加透明度,國外專家的評審結論都要通過媒體公布,專家亂說話的后果是顯而易見的。第四點是招標代理單位太糟糕,通過自身成為實際上招標腐敗的具體操作者,將政府腐敗實現。
其實每個環節都有可能存在腐敗空間,如果一家設計企業能夠競標成功獲得幾百萬元設計費,坐著飛機去為某位領導就餐買單又算得了什么?
祝曉峰,上海山水秀建筑設計事務所創始人
我之前有遇到競標內定的事,但是并不多。我本人更關心建筑設計本身的議題,而非行業問題。因為行業性問題是制度和體制問題,需要政府官員、群眾和建筑師自身共同努力才有改觀的可能。行業內的一些潛規則問題會影響到社會公平性,我如果是在競標前就知道有內定的可能,就不會再參加競標。國外有建筑師工會,能夠適時地整肅這些行業問題和市場問題,也會積極地保護廣大建筑師的權利不受損害。中國并沒有類似的組織,所以很多機制問題就在相對緩慢的推進中被解決,也比較不透明。
我們事務所還是保持相對獨立的狀態和模式,我希望設計市場向對很多獨立事務所有利的方向演變。行業腐敗有各種各樣的形態,本質上是一樣的,就是甲方授意某一家設計公司來做,但是要走一個程序。如果機制越來越公平,設計環境會越來越好。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建筑設計有時候要聽聽房子自己的意見
近日,設計權力榜在北京頒獎,諸多獲獎項目中既有日本設計師改造的北京大雜院,也有中國學者策展的城市設計檔案展覽。細細了解這兩個項目不難發現,其中蘊含的設計師、策展人關于城市與設計的思考,正切合了本屆設計權力【詳細】
深圳發布建筑設計新規 釋放建筑創作空間
為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水平,推進建筑設計的標準化和規范化,1月11日,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發布了《深圳市建筑設計規則(修訂稿)》(以下簡稱《規則(修訂稿)》)。據悉,《規則(修訂稿)》放寬了對公共空間、建筑形體等的管控,以進一步提升【詳細】
古希臘建筑設計的七大奇跡
古希臘的七大奇跡是:帕臺農神廟、耶皮戴奧斯劇場、奧林匹亞宙斯神廟、特爾斐、羅德斯巨人像、桑托林島、克諾索斯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