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長江大道動工 18處景觀貫穿三鎮
長江大道線路走向圖。記者 吳睿翻拍
穿越城市年輪,貫穿武漢三鎮。昨日,武漢市首條貫穿三鎮的景觀路全長29.7公里的長江大道動工,年內建成范湖至魯巷20公里的示范段。
長江大道從常青路三環線立交到珞喻路三環線立交,跨越長江、漢江,途經常青路、青年路、武勝路、江漢一橋、鸚鵡大道、龜山南路、長江大橋、武珞路、珞喻路和珞喻東路等10個路段,是武漢市第一條穿越三鎮和展示城市歷史、自然、文化的景觀大道,全程共設大小景觀節點18處。
道路全線采用主輔分離斷面形式,主線雙向6至8車道,輔路雙向2至4車道,設計車行時速不低于35至40公里,并設置3米左右的自行車道。工程主要包括沿線拆遷改造、道路改造、綠化提升改造、景觀亮化和管線遷改等5大部分。其中,武漢地產集團負責常青路三環線立交至中南路的道路改造施工,武漢光谷投資公司負責中南路至珞喻路三環線立交的道路改造施工,武漢城投公司負責京漢大道跨武勝路高架施工,武漢地鐵集團負責全線地鐵站點的恢復。
作為武漢市第一條穿越三鎮的過江景觀大道,長江大道穿越了武漢城市年輪,依次串連起水運商貿時期的漢正街、辛亥革命時期的首義文化區、“一五”和“二五”時期的大型工業區等武漢歷史上的重要地點。沿線還串接了龜山、蛇山、小洪山、珞珈山等10座山以及東湖、月湖等7個湖泊,分布了黃鶴樓公園、常青公園等17個公園及東湖、龜山月湖2個風景區,以及武大、華科大等10余所高校。
長江大道整個工程總投資189億元,計劃3年完成總體工程,今年完成范湖至魯巷20公里的示范段。工程建成后將成為集文化、商務、旅游、教育、生態多重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紐帶,彰顯兩江交匯、三鎮鼎立的濱江大都市氣魄,成為武漢的“城市脊梁線”。
配套建設
示范段設16處過街通道
部分臨街建筑為工程“讓路”
目前的珞喻路—武珞路—武勝路沿線行人翻越馬路護欄現象十分常見,除了部分市民素質不高之外,過街通道過少也是導致該問題的重要原因。
記者昨日了解到,除了目前既有的過街人行天橋和地下通道,長江大道示范段還將建16處行人過街通道,并有一些臨街建筑將為工程“讓路”。
這些行人過街通道既有過街天橋,又有下穿通道。其中武勝東街穿武勝路人行地下通道可以有效解決目前行人亂穿武勝路、亂翻欄桿問題。中南路口、丁字橋路口等路段人流量較大,建天橋可以解決這里的行人過街難題。珞喻路廣埠屯至卓刀泉目前有3座臨時過街天橋,但廣埠屯段天橋常常是人滿為患,每天有大量行人亂翻欄桿,在洪武路建穿珞喻路人行通道,可以緩解群光廣場和廣埠屯行人過街壓力。
長江大道全線道路采用主輔分離形式,并設置3米左右的自行車道,勢必導致一些路段需拓寬。按照設計方案,自范湖至中山大道、大東門立交至魯巷沿線,道路紅線將拓寬,進行征地拆遷、斷面改造、管線遷改。
例如在中南路節點,將加速推進傅家坡長途汽車站搬遷改造。寶通寺節點以商住、宗教設施以及綠地游憩為主,將對武珞路南側沿街景觀進行建筑立面整治,拆除中南財大臨街門面房,拆除致遠科技創新中心部分臨街建筑,加速推進寶通寺西側綠地公園建設。街道口至卓刀泉立交口將拆除武大、華師入口部分建筑。
道路詳解
求暢不求快,車速35至40公里/小時
作為武漢大道的“姊妹路”,長江大道是一條城市主干道和景觀大道,以暢通為宗旨,而不是快速路。
與武漢大道設計時速60公里不同,長江大道融合快行和慢行交通,設計車行時速35至40公里/小時,沿途不會建全程高架橋,除利用現有的武勝路高架、新建常青路高架外,其他路段均采取改造道路斷面、主要路口立交方式提升道路容量。
其中常青路三環線立交至范湖立交段,承接二環線快速交通,打造宜居居住社區。沿線以酒店、商務辦公、體育場館、公園、居住等公共服務功能為主。常青路立交節點重點完善綠化景觀,發展大道立交節點重點整治佳興苑、長樂小區、東航小區等周邊建筑立面。
范湖立交至航空路立交段為漢口地區核心商務區段,范湖節點重點加快推進王家墩嘉裕酒店、葛洲壩(600068,股吧)國際等在建項目建設,建設大道節點重點加快王家墩起步區建設,整治榮泰小區等建設立面,解放大道節點重點整治長江大酒店、地礦大院等建筑立面。
航空路立交至中南路口段是武漢市的核心景觀區段。江北段重點建設漢正街周邊景觀,江南段整合沿線功能打造自然資源豐富、文化特色鮮明、自然人文交融的城市景觀大道。
中南路口至卓刀泉立交段以中南路口為功能景觀節點,集結總部辦公,營造高校人文氛圍。中南路節點加速推進傅家坡長途汽車站搬遷改造,寶通寺節點重點加速推進寶通寺西側綠地公園建設,街道口節點將形成商業、辦公、醫療于一體的復合區域,展現大都會中心面貌。
卓刀泉立交至魯巷段以魯巷城市副中心為核心,以研發、IT等現代服務業為主,凸顯科技文化,展現時代風貌。其中卓刀泉重點是儲備卓刀泉路西側用地以及加速卓刀泉公園建設,吳家灣重點是改造東湖高新(600133,股吧)管委會對面的濱湖綠地,魯巷廣場重點是加快推進魯巷地下空間的建設。
魯巷至三環線段將以科研辦公、高等教育、生態居住以及休閑游憩為主導。森林公園入口將重點整治道路以南建筑立面,老武黃立交處將重點推進立交西南側棚戶區的改造。
此外,一批次支路網體系將完善。如在中南路至卓刀泉路段,新建紫陽路東路、中南三路,分流武珞路、珞喻路交通。打通高創路、擁軍路和華樂路,完善廣八路與卓刀泉路間支路網體系。在長江大橋武昌橋頭至中南路段,打通中南一路、武珞六巷等支路,加強城市微循環。預計到2020年,青年路交通流量將降低4%,武珞路交通流量降低2.7%。 根據規劃,在長江大道沿線每2至3公里即有一處景觀節點,全線共18處節點景觀,分擔6大功能。
通過施工改造,沿線共增加綠化用地16.09公頃,道路綠化率由原來的5%至10%提升到20%至25%。
節點工程
魯巷將建
4層地下通道
形成國內最復雜地下空間
為了實現長江大道的暢通功能,連接長江大道的一批重點節點性工程將配合進行。記者昨日了解到,魯巷遠期將建4層地下通道。
目前,京漢大道跨武勝路立交正在進行施工前期準備工作。京漢大道跨武勝路立交沿既有輕軌兩側對稱設置立交,高架橋全長約392米,單幅橋寬8.5米。
街道口下穿通道也正在加緊施工。街道口立交節點總體方案為二環線主線高架、武珞路主線下穿、路面渠化燈控,作為長江大道的一部分,武珞路、珞喻路進口道均為4車道。
魯巷遠期將結合地下空間開發和地鐵站點建設,新建兩條車行下穿通道,地面轉盤基本保持不變,地下一層為商業城(600306,股吧),地下2層為魯磨路至民族大道車行地下通道和地鐵9號線車站,地下3層為珞喻路車行地下通道和地鐵2號線延伸線區間,地下4層為地鐵11號線車站,形成國內最為復雜的地下空間結構。
從范湖經青年路出發,長江大道示范段沿線將建泰和花園跨青年路人行天橋、黃海路跨建設大道人行天橋、航空路跨青年路人行天橋、京漢大道兩側人行天橋、武勝東街穿武勝路人行地下通道、中南路跨武珞路人行天橋、丁字橋跨武珞路人行天橋、寶通寺跨武珞路人行天橋、洪武路穿珞喻路人行通道、華師大跨珞喻路人行天橋、卓刀泉路口東側跨珞喻路人行天橋、 銀湖賓館跨珞喻路人行天橋、伏虎山跨珞喻路人行天橋、湖濱花園穿珞喻路人行通道、擁軍路穿珞喻路人行通道、郵科院路跨珞喻路人行天橋。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住宅水景景觀,充滿活力!美不勝收!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詳細】
武漢黃鶴樓景區周邊立體整治見成效
2018年5月4日,再登黃鶴樓,蛇山風景如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