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公布五大城市規劃方案
“新合肥”將建成什么模樣?昨日,《合肥市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及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修復與旅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發展規劃》)國際招標5個方案正式公示,就未來合肥發展接受公眾意見和建議。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規劃局組織了《合肥市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及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修復與旅游發展規劃》的國際招標工作。經過層層篩選,最終5家方案脫穎而出,將在綜合各家之長,以及專家、市民意見的基礎上,出臺最終版本的規劃,指導合肥建設發展。
本次《發展規劃》范圍:合肥市域范圍,總面積為11433平方公里。
為了讓公眾了解規劃、參與規劃,打造陽光規劃,市規劃局開展《發展規劃》國際招標方案公眾參與活動,吸納社會各界意見,希望廣大市民踴躍參與,對5家方案進行投票,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本次公眾參與活動在合肥市政務中心陽光大廳,合肥市阜南路51號規劃展示廳,巢湖市、廬江縣、長豐縣、肥東縣、肥西縣等政府展廳和中國合肥門戶網站、市規劃局門戶網站等網站同步舉行,公示時間為5月3日~5月17日,參與者將有可能獲獎。
方案一
“141組團”提升為“1331戰略”;建成六個特色旅游小鎮和四個田園風貌小鎮;打造“園城一體、城水交融”生態宜居都市
根據該方案,合肥都市區空間功能結構將完善和提升,由“141”都市區空間戰略提升到“1331”市域空間戰略:即在“一心兩帶、環湖一體”的空間格局下,優化提升中心城,創新發展巢湖、廬江和長豐三個城區,打造空港新城、廬南循環重化基地和巢北產業新城三大產業增長點,建設環湖一體新型城鄉空間。
基于巢湖保護流域化、生態化和城市功能多元化、品質化的理念,合肥都市區將大量增加內城和濱水公共綠地,形成以“三環九廊”為骨架的濕地綠帶網絡,強化服務職能和優化產業布局,構筑“雙心兩扇兩翼”的功能空間形態,打造“園城一體、城水交融”的生態宜居都市。
方案建議構建生態網絡巢湖,保護河口、圩地和湖濱等天然濕地,修復池塘、溝渠和農田等鄉村濕地,建設污水凈化型、雨水蓄積型和景觀游憩型的城市濕地,上溯延展河流、小溪等河道濕地,構建由內向外放射、面積達2000平方公里的梯級濕地網絡,恢復巢湖生態活力。
在中心城和巢湖城的輻射帶動下,建成六個特色旅游小鎮和四個田園風貌小鎮;基于生態網絡巢湖培育發展九龍攢珠第三空間示范區、畫里鄉村有機農業區和三河百塘源生態濕地等九個特色功能區,實現城鄉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贏。
合肥要構建“一圈一核一區兩帶”旅游發展新格局,開發八大旅游產品,塑造四大旅游品牌;以“水濱公有”、“親水為公共權益”和“保護也是發展”等理念,科學打造巢湖國家旅游度假區、國家濕地公園、國家風景名勝區和三河古鎮5A級旅游景區、中廟——四頂山核心景區、巢湖時尚休閑運動等八大引擎項目;實現建設旅游大都市和長三角休閑度假新天堂的目標。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合肥:少荃湖國家濕地公園正式開工
據最新消息,少荃湖濕地公園項目已正式開工建設,圍繞“雙堤十景”,打造以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為重要功能的城市濕地公園。【詳細】
合肥高新區:蜀峰灣等公園增設景觀燈飾
未來,合肥市高新區蜀峰灣公園、黃山路等區域將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