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凌作品五:四川臥龍大熊貓生態旅游區規劃
中國風景園林網 顧志凌,現任北京海韻天成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設計師。代表作品有:北京昆玉河生態水景走廊、國壽(廊坊)生態健康城概念規劃、昆明99世博會臺灣園、深圳東部華僑城大峽谷入口區詳細規劃、四川臥龍大熊貓生態旅游區規劃、鄭州綠博園等。
四川臥龍大熊貓生態旅游區規劃
地點:四川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
面積:37.4平方公里
時間:2002-2007年
四川臥龍大熊貓生態旅游區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成員單位,距成都136公里,整個保護區占地2000平方公里,以保護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等珍稀瀕危生物為主,它是我國已建立的26個大熊貓保護區中面積最大的一個。保護區內有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和國內首個大熊貓過渡性放養試驗園區,科研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
由跨專業的中外資深設計師及生態專家、經濟學家組成的專家團隊,多次考察現場,廣泛收集資料,與當地管理局和村民深入交流座談,致力于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和恢復大熊貓的原生環境前提下,結合地方產業結構的調整,開展生態旅游規劃,將這種稀缺的生態轉變為可供利用的巨大再生資源,以支持地方社會的經濟發展,為自然保護區的科研和保護籌措更多資金,也解決當地居民的就業問題;同時,通過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參與,全面開發相關科普、教育、文化、歷史資源,增加對這一珍稀瀕危物種的認識了解,強化生態保護意識,把自然保護的事業逐步從專業推向大眾,最終實現自然保護區在生態、經濟等多方面的可持續發展。
創造原生環境中的大熊貓生態景區,與一般意義上的野生動物園和主題公園有顯著差別,它并不是簡單地將不同生長環境中的動物集中到一處野生動物園或主題公園進行喂養;臥龍是大熊貓的原生地,將大熊貓放歸野外,實行半野生放養的這一科學試驗,為進一步將人工繁殖的大熊貓完全放歸自然提供了探索性思路,真正實現自然生態原則。
本案的總體規劃結構為一條游覽線、兩個入口、兩個旅游鎮和四個旅游板塊,以融合自然的生態氛圍和原汁原味地域文化為特色。方案強調大熊貓的原生生存環境,以大熊貓及其伴生動物為主體,而人類活動與觀賞居于次要地位,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在交通組織方面通過改變過境道路,確保整個景區完好,而局部地段道路通過架空處理以避免破壞地被原生態和野生動物生態廊道。我們力圖通過對該項目的規劃設計,來凸現臥龍大熊貓資源的地域特征及生態景觀的唯一性,打造出中國生態景區的一個世界級品牌"熊貓之鄉",提升周邊旅游產業的整體品質,支持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siteplan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住建部副部長倪虹:新時代,新園林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今天在廣西南寧開幕。兩年來,經過參建各方的共同努力,南寧市成功打造了一個獨具特色、精彩紛呈的園博園【詳細】
江蘇省園博會13座城市展園建成 空間百變
29日,第十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在揚州儀征棗林灣園博園現場,舉行倒計時30天誓師大會,動員各方力量全力以赴服務好園博會、辦好園博會。【詳細】
第十一屆園博會先進城市單位個人獲表彰
日前,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通報,表彰第十一屆中國(鄭州)國際園林博覽會(以下簡稱“園博會”)先進城市、單位和個人。【詳細】